• 74阅读
  • 0回复

王效金的用人方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4-27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王效金的用人方略
郭嘉建平金辉
还未采访古井酒厂时,我们就听说王效金有一套用人的“妙经”。
王效金,现年44岁,这位古井酒厂厂长,在他任期的7年内,率先驱动了人才与市场两个轮子,使古井酒厂实现了跳跃式发展。1986年至1992年,累计实现利税4.6亿元,相当于1986年前27年利税总和的9倍,被国内经济界称为“古井旋风”,王效金由此也被冠之为“开明厂长”。
王效金很赏识他的“幕僚”。在淮北一带,他好学求才是出了名的,用人的方式更是不拘一格。许多有志者争相来到安徽省亳州古井酒厂。仅三年间,工厂就进来了3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
王效金一向不欣赏那种“厂长叫干啥就干啥”的人,在他看来,那种听话的人,照办的人,好找;有创造性,有新思路,工作中喜欢独辟蹊径的人,倒是难找。他用人的信条是,没有完人,却有能人,你有多大才,给你多大台。
他刚上任当厂长的时候,食堂搞得非常糟,司务长怎么也玩不转。他想,自己当然可以亲自下食堂,帮助出主意想办法,解决困难;但是这次解决了困难,以后又有了困难怎么办?一个3000人的工厂,如果连个能办好食堂的人都找不出来,我这个厂长还怎么当下去?王效金办事很干脆,他在餐厅门口贴出一张招聘司务长的告示,条件讲明,应聘者工资向上浮动40%,享受厂内副科级待遇。告示贴出后,应聘者一下来了7个,经过几轮考核,选聘其中1人,原来以为神仙也难办的事情,一下子就办好了。
王效金办事情,总希望听听有识之士的不同意见、不同见解。他为人们安排了一个演讲会,演讲的题目是“我怎样当厂长?”他还别出心裁在厂报上搞起了“有奖批评”活动,欢迎大家踊跃提意见,挑毛病。主张一出台,厂内厂外轰动了,人们的参与热情猛然兴起,积极为本厂出点子,尽义务,全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朝气和活力。
古井酒厂办公室的秘书班子里都是大学生,推销员也多是大学生——那当然用他们去卖酒;车间班组负责人,没上大专的,至少是中专。现在古井酒厂有一支拥有几十名推销员的经销队伍,其中大学毕业生占60%。
毕业于四川大学哲学系的王霞,现已是古井酒厂销售科的副科长,她的父母在兰州,读完大学后她先在兰州外贸部门找了工作。而她爱人何飞,是安徽萧县人,学文学的,大学毕业后本来考上研究生,因来过古井酒厂,被王效金厂长赏识上,劝他留在古井酒厂工作。王效金看中何飞,何飞也看中古井酒厂,宁愿研究生不上,来酒厂当了秘书。王霞在兰州工作后,一心想把何飞调到那边去。王厂长知道后对何飞说:“她要调你去,你也可以调她来嘛!”王霞来了,看了,就不想走了。在古井酒厂,她真正有了用武之地,在许多大宗交易中,她都是谈判的一把好手。
王效金重视知识和人才,不但对厂内职工技术培训抓得紧,对自己的学习也同样要求很严,学习成了他雷打不动的业余嗜好。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他不惜重金从省里聘请专家、学者来厂讲授企业管理和市场知识,他自己也做主讲教师,并写了4万多字的备课笔记;他还选送优秀青工赴高等院校脱产学习,为古井酒厂的发展壮大,储备了后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