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一个没有起重点作用的“重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7-13
第2版()
专栏:

一个没有起重点作用的“重点”
向阳
今年春天,中共四川新津县委决定以顺江乡为全县的生产重点,并在三月底派出工作组去直接领导。工作组又确定以第二村为顺江乡的重点。工作组下了乡,就钻到“点”里去了,但忽视了对“面”的领导。后来因为有突击任务,他们才开始到其他村里,但并不是去领导生产,而是忙于动员民工。他们在其他村里并没有发现和解决什么问题,对其他村的具体情况也不大了解。由于忽视了对“面”的领导,点和面的工作相差很远。例如在推广泥水选种法时,第二村群众普遍采用了这种先进的方法;但和第二村相邻的第一村,有些群众只知道“泥水选种好”,却不知道究竟该怎样去作。在赶场(赶集)时,别村的群众互相传说:“二村是重点,我们不是重点,差一些不要紧。”工作组也曾组织过“观摩推广”,但事前准备工作不足,收效不大。筹划观摩的干部企图在一次观摩中把一直到秋收为止的办法一次“交代出去”,而不知道观摩是应当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进行的。群众开始来看了,工作组的干部才找到被观摩的互助组长,临时总结他们的经验和作法,研究讲些什么和怎样讲法。群众三三五五地来了,因为等得不耐烦,又三三五五地走了。到要观摩时,包括被观摩者和工作组几个干部在内,总共不到二十人,冷冷清清地转了一圈,干部又讲了一些脱离群众思想的话,就算“观摩”完毕了,结果,反使一些人对先进经验更加怀疑。
钻到“点”里的工作组干部看不到周围的情况,对一般村和工作落后村缺乏正确的估计。在宣传新式秧田时,单从二村这个先进村来看“问题不大”,就错误地认为“其他村也可能差不多”,因此就没有在一般村和落后村多加一把力。等到二村种得“差不多了”,干部再到其他村,不少农民已经用老办法种过了。工作组的许多干部到一般村子去,只是“跑来跑去”,找村长、主席开开会,不明白究竟怎样才叫深入,到底应该深入到那里去。
工作组的干部不十分明白做“点”的工作是要起什么作用,不明白怎样做“点”的工作。他们脱离当地群众的思想和群众原有的耕作技术,去推广外地的先进的生产经验,甚至照搬成套的“科学技术”要群众照办。群众、村干部表面上表示非常“欢迎”,口口声声表示“接受”,实际上却并不相信。他们背后说:“这些读书人,就是嘴会说!我搞了一辈子生产,还不知道怎么做好?”工作组的干部和第一村农会主席谈秧田管理时,这个农会主席很快就说了一套先进经验,表示自己想得很通;但谈到自己如何做时,却找出一堆客观原因,说明自己“今年还不能采用这种方法”。实际上,大部分群众虽然没有实行“标准”的新式秧田,但都已开始改变过去的作法。农民正在克服着几千年来传统的保守思想,采取逐步提高的办法,这是十分合理的。但工作组许多干部却脱离实际地用所谓“标准”、“科学”来要求农民,看不到农民群众的进步。他们看到农民作的“不合规格”,不如自己想的那样“美”,就感到劲头不大。他们既不珍视群众的这些进步,自然也就不能抓住已有的较进步的做法,到一般村去推广。
工作组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一切包办代替,只顾自己做自己的工作,和乡政府各不相关。他们不注意培养积极分子和骨干,没有充分地把村干部发动起来。这也是点面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的一个原因。
第二村在顺江乡没有起重点村应有的作用,顺江乡在新津县更没有起重点乡应有的作用。中共新津县委在这里设立了重点,派出了工作组以后,是怎样对它进行领导的呢?县委、工作组、乡政府之间为什么好像是互不相关的呢?中共新津县委应该对这些问题认真地加以检查和改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