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城市新声二三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4-27
第8版(副刊)
专栏:热点透视

  城市新声二三事
周迅
一位每年都要往返大陆的港客最近感叹,大陆“城市族”在观念和生活内容等等方面与港人的差异越来越小。尤其是这一两年,在大都市,街市流行的东西并不比港澳慢。
    ●投资新热点,生财又一招
投资股票、房地产在近年一直是热门,但限于环境、精力和资本,一些有心人开始另辟蹊径。先是前几年的邮市“致富”,后是古玩的走俏;鸡年伊始,都市艺术品市场又开始红火。前不久,“首届当代中国名家字画精品拍卖会”在深圳博物馆举办,近百件当代画家的作品被拍出251.4万港币。北京、上海等地各种形式、不同规模的艺术品展销与拍卖也吸引了不少“市场中人”。尽管目前国内艺术市场机制漏洞甚多,既然市场需求较大,也就不断有人推出进入商品市场的艺术品。有人趁机“发”了,也有艺术家不满。不管怎样,让艺术品走进人们的生活,让艺术乃至文学作品不断升值,应当说是一种进步。虽说艺术品拍卖尚难有工薪阶层涉足,瞧个热闹不也挺好么?
此外,投资黄金首饰再一次形成热势。而沿海城市的珠宝行则门庭若市,一些内地人凡到这里来或多或少要套购一些。不过,劣质宝石的保值是极不可靠的。吃亏上当的也不是没有。
  ●花钱有新招,持卡走天下
以往,人们采购、出差最担心的就是钱包的安全。塞鞋底,缝腰包,钱放在哪儿都时不时下意识地去摸一下,生怕“三只手”光顾。
现在,一张信用卡往口袋一插,近去街口商店买日用品,远上京广沪昆办事,既方便又牢靠,人称“随身携带的银行”。据悉,大陆目前持有信用卡的人约为170万。而在我国信用卡四大家族当中,工商行的牡丹卡居首位,中行的长城卡、建行的万事达卡和农行的金穗卡也各有自己的“臣民”。做“持卡人”,是很“派”的;不过,先得去“勤劳致富”多挣几个钞票才行。
  ●礼券似雪花,谁解其中味?
原先,一些单位常在主办××活动之后给大家发几张“购物券”以示“纪念”。所谓“购物券”即是与票面等值的,到指定商店可与人民币通用的票券。主要是搞活动的单位便于报帐又优惠各方面人等的一个招数。
最近在一些都市流行的“礼券”大约就是由“购物券”发展、“进步”而来的。一些大商场专门辟有“社会集团服务处”,其中便包括向单位和个人提供“礼仪购物券”、“礼仪购物提货单”的买卖服务。
以个人而言,这种礼券本来可以解除不少私人送礼不当而带来的烦恼。比如朋友生日,同事乔迁,送东西可能重复或者不适当;送上一张精美的礼券,心意到了,效果也好。
但是从单位来说,礼券大量公费购入,势必对廉政是一个冲击。此外,也给投机钻营者化公为私提供了机会。这已经引起公众不满,国务院已下禁令。
  ●爱美没商量,新潮中性化
美容,从七八元一瓶的洗面奶到几百元一瓶的法国香水,高中低档的化妆美容用品在大大小小的商店长销不衰。从发廊做一个新发式到去美容厅整容修饰,城市女性活跃在“制造”漂亮的“流水线”上。
据推测,城市女性化妆美容月平均开支约30元左右,“白领阶层”在100元以上。
除了美容化妆,城市青年十分看好“中性化”。一件T恤衫,一条牛仔裤,一双运动鞋,男孩穿着潇洒,女孩穿着也自在。女性向男性装束靠拢,男性向女性态势贴近,中性化趋势跃入街市。当你走在街上向人问路或是打听什么时,千万先要弄清对方的性别,否则把先生当了小姐,只怕会要看人脸色的。
  ●健身新热点,生命价更高
岳阳市某企业登一则健身健美培训班招生启事,不到三天,来报名的人就超过了300。
《中华工商时报》公布的一组数字很有分量:
——广州市已有30多家健美乐园,女生中一股“KeepFit(保持苗条)”风正方兴未艾;男士则对饱满的肌肉情有独钟。
——北京利生健康城里,每天云集1000多位“健美族”。
——上海威德健美馆堪称沪上第一家,与人们在电视上看到的西方健身俱乐部不相上下。
凡“热”必有其原因,但也未必都值得追捧。该热的会热上去,不该热的总会冷下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