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抢救地下珍宝——急!急!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4-28
第5版(文化专页)
专栏:

  抢救地下珍宝——急!急!急!
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黄景略
长江三峡水库的建设,给文物考古工作者提出一项严肃而又艰巨的任务。
长江三峡水库的文物调查开始于1958年10月,1959年对其中的大溪、?井沟、扬家湾等几处遗址进行试掘,发现这一地区从新石器时代至唐宋时期,保存有相当丰富的古遗址和古墓葬。1985年至1992年国家文物局为配合三峡水库建设,再次组织湖北、四川两省对水库建设及淹没区进行调查,并发掘中堡岛、朝天咀等处遗址。在这一地区内先后发现了古遗址、古墓葬近500处。
众所周知,文物是不能再产生的。因此,对将被淹没的古遗址和古墓葬,必须采取发掘的保护方法,加以抢救。
三峡地区古遗址、古墓葬分布范围及面积相当大,这些地下埋藏大部分仅做过地面调查,只有极小部分进行过试掘,尚有相当一部分遗址和墓葬不被了解或了解得很少。发掘保护好这些古遗址、古墓葬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要了解一个遗址的文化面貌和特点,做好一个遗址的发掘,需要多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一个专业的考古工作者,一年内发掘的面积只能达到几百平方米。根据重点发掘重点保护的方针和其他原因,我们计划把遗址发掘压缩到总面积的10%,墓葬发掘面积压缩到30%。即使如此,把全国的文物考古力量动员起来,也需要20—30年的时间。这还是着眼于已发现的古遗址、古墓葬,并且要在各种条件都得到保证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完成。
因此,发掘保护古遗址古墓葬的当务之急是:1.抓紧时间,立即开展。三峡工程建设虽然需要十几年,但在9年之内就要截流发电,那时水位可达156米。而古遗址古墓葬分布在这个水位下的约占75%,因此实际上有3/4的工作要在9年内完成。2.统一规划,分工合作。这次三峡库区考古发掘工作涉及到的范围、数量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非常的广、多、深,仅四川、湖北两省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要有一个全局的观点,要动员有关的考古力量来参与。3.要保证经费尽快落实到位,这是做好工作的关键条件。多年来,工作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经费一直没有落实,文物部门与建设部门的认识还有很大的差距。如何计算经费,有关文件有明确的规定。时不我待,希望建设部门给予充分重视。4.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保护三峡地区的文物,是我们的责任,是全世界炎黄子孙的责任,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期望,开展对外合作,对于促进我国的文物保护和提高我国考古研究水平都是极其有利的。(附图片)
云阳张飞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