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三峡地底文化遗存如能及时发掘保护——巴文化解谜在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4-28
第5版(文化专页)
专栏:

  三峡地底文化遗存如能及时发掘保护
——巴文化解谜在即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张忠培
三峡地区基本上还是考古学的处女地,同时,记载它的文献又很少,因之,人们对它的历史的了解,还处在朦胧状态。但从考古调查及文献所了解的粗浅知识,和其邻近地区较系统的考古工作及重要考古发现来看,可推知它的地下遗存,具有鲜明的个性,有难以由其他地区替代的、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其一,巫山以西三峡地区先秦时期古遗存的文化面貌,基本上区别于周邻地区,基本上是独立地走过了新石器时代革命和文明起源、形成及发展的路程。其二,三峡地区是巴人的主要活动区,也是楚人的重要活动地区。这两个民族,先秦时期在我国历史舞台上均起过重要的作用。同时,巴人是现代土家族的祖先。然而,至今除已发掘很少的巴人墓及一点点文献记载外,关于巴人的历史,所知甚微。同时,楚人的起源及其文明的形成,也仍是个谜。其三,三峡地区于秦汉时期被纳入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帝国版图,此后,人们在此留下了鲜明的有着重要意义的历史痕迹,其中最重要的是三国时期。
如果三峡工程能够兼顾地底文化遗存,并对它进行科学的发掘与研究,那将在已知的中国历史的基础上,增添令人鼓舞、骄傲的史篇。
近来,国人掀起了一股“告别三峡”的旅游热。从中可以看到,人们是多么热爱由以往历史造就的三峡的人文及自然景观。这说明包括地下及地上文物和自然环境组成的景观,已成了中华民族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凝聚力。我个人认为,兼顾了人文及自然景观的保护的三峡工程的建成,在开发三峡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发扬三峡固有的激发人民热爱祖国的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