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扩大开放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途径——访天津市市长张立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17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领导干部学《邓选》

  扩大开放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访天津市市长张立昌
本报记者 翟启运
第一次到天津,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次日,那时是作为报社派往灾区采访的首批记者。当时的感觉是,街道脏乱,马路狭窄,房屋陈旧,缺少点生机。前些天旧地重游,这种印象一扫而光,街道整洁,马路宽阔,高楼林立,整个城市充满一派生机。
“这是扩大开放的结果。”同市长张立昌聊起天津十几年的巨变,他兴奋地说。
今年54岁的张立昌,是天津土生土长起来的干部,由工厂领导到局长、经委主任、副市长、市长,可以说对天津的情况了如指掌。这次他参加了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理论研讨班,联系实际,认真研读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对小平同志抓住机遇扩大开放理论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加深。
谈到学习体会时,张立昌说,抓住机遇,扩大开放,是《邓小平文选》的重要思想。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得到迅速发展,必须扩大开放。前些年,我国经济发展缓慢,其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我们国家底子薄,本钱少,技术落后,要发展生产力,实现翻两番的目标,重要的一条就是扩大开放。拿天津来说,我们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三资”企业,形成了一批拳头产品,如夏利微型汽车、奥的斯电梯、本田摩托车、中美史克制药等,为天津的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抓住机遇,扩大开放,关键是解放思想。张立昌深有体会地说,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必然丧失时机,搞不好开放。我们开始搞“三资”企业、开发区、保税区、土地出让,也有很多阻力和多方面的障碍,主要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小平同志关于特区姓“社”不姓“资”和“三个有利于”的思想,为我们打开了禁锢多年的思想枷锁,消除了顾虑,增强了大胆实践的勇气和信心。这些年,我们解放思想,大胆引进外资,大胆引进项目。同时,“少干预,多服务”,简政放权,提高办事效率。这些措施和办法,为天津的对外开放注入了新的活力,出现了喜人的局面。谈到这里,张立昌激动地介绍说,今年10月中旬,天津出现了“美国周”,十多家美国的大公司旋风似地派人来天津谈投资项目,找合作伙伴。
张立昌介绍说,邓小平同志对天津的对外开放给以了极大的关注。1984年,中央把天津确定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使天津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86年,邓小平同志亲临天津视察,对扩大开放做了许多重要指示,说你们在港口和市区之间有那么多荒地,这是个很大的优势,我看你们潜力很大。可以胆子大点,发展快点。你们这里有些基础设施好,有些事情办起来可能容易些。10年时间,全国有一两个地方,借百把亿美元,只要讲效益,有什么危险?两百亿也没什么了不起!并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挥毫题写了“开发区大有希望”。现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国开发区联网统计的20项经济指标中,已有10项居于榜首,其余各项也在前三名之内。今年头10个月批准的“三资”企业相当于前8年的总和,其发展势头极为强劲。目前,全市已有5200多家合资企业,间接利用外资17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37亿美元,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全市的10%和25%。出口产值占全市的1/4。
谈到今后的发展,张立昌情绪激动,他说没有开放,就不会有天津蓬勃发展的今天。扩大开放使我们尝到了甜头,也给了我们坚定不移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我们要充分发挥开放前沿这一优势,决心扫除对外开放进程中的一切障碍,用10年左右时间,把天津建成现代化综合性经济新区,进而向自由港的方向发展。通过利用外资,用5至7年时间改造老城区、改造老企业,让老城区焕发青春,使老企业重振雄风。
在和张市长握手告别时,他再三叮嘱:多到天津走一走,看一看。
从他那充满自信的脸上,我看到了希望。我深信,地处沿海开放前沿的天津,坚定不移地按照邓小平同志的思路走下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好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对外开放的步伐一定会更快、更大,城市面貌一定会变得更美、更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