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团里的“黑包公”——记北京军区某通信团政委苏金生二三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17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团里的“黑包公”
——记北京军区某通信团政委苏金生二三事
刘新颖 余波
在北京军区某部通信团,无论是在连队的黑板报上,还是在战士们的日记里,都曾经记载、赞誉过他们团里的一位“黑包公”——团政委苏金生。
阳春3月,新训司机的工作开始,上级给了通信团10个指标,为了防止拉关系走后门,团党委按连推荐、营把关、团审批的程序定了10名新训司机。
一天中午,团里用车送他们到汽训队报到。苏金生在办公室里望着窗外一个个身背背包、神情激动的新学员脸上露出了微笑。这时,桌上的电话铃声响了,一位干部气呼呼地说:“政委,我们定的一些新训司机候选人没有去,那些不是候选人的兵倒去了10来个,这样下去我们以后怎么开展工作?”苏金生撂下电话,叫来了后勤处长和运输股长一问,原来又增加10个“戴帽”下来的。他要来名单一看,有本团的,有上级的,有地方政府的,都是上面“戴帽”来的。他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他俩说:“现在只有两条,一是得罪下面,部队建设受影响;一是得罪上面,我个人受影响。”然后又用命令的口气说:“你们马上以我的名义,把‘戴帽’的10名新训司机全部卡下来。”下午,苏金生把自己的临时决定提交团党委会讨论,“一班人”完全赞成。10名“戴帽”的新训司机被卡下来了,可苏金生一连几天都没得安生。有的给他打电话,有的给他写条子,有的登门拜访,有的托人说情,但他就是不开绿灯。
苏金生清正廉洁,公事公办,早已名声在外。遇到家庭的私事更是严格要求。那次,在南方一所部队院校当教员的妹夫,因为夫妻两地分居,想调到离家不远的通信团。妹夫把别的关口都办妥了,满怀信心地找二哥给办理接收单位,没想到,苏金生却以哥俩在一个单位不便开展工作为由,拒绝了。还劝他:“你还年轻,不要因为暂时的困难,丢掉了自己的事业。”妹夫见自己说话不灵,便回家请来了妻子做他的工作,小妹刚开口,便被他挡住了,但小妹并不灰心,她知道二哥生来孝顺,只要回家请来年迈的老母亲开口,肯定能让哥哥答应。小妹真的把老母亲给搬来了。“金生,你妹子她俩人一南一北,孩子又小,多难哪,你就看在娘的份上,应了这回吧?”从感情上应该答应妈的要求,但他又想到,自己作为团领导,不能把党交给的权力为自己的亲人行方便,想到这儿,又反复做老母亲和妹妹的工作,终于把娘俩的思想说通了。
团党委书记带头廉洁自律,带动影响了“一班人”,使全团出现了人心顺,风气正,人人为团队建设争做贡献的可喜局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