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女雕塑家张得蒂艰苦塑人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5-01
第4版(周末)
专栏:

  女雕塑家张得蒂
艰苦塑人生
沈彤
不久前,《张得蒂作品选集》出版发行,4月24日,“张得蒂雕塑艺术展”又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画册与展览将共同向读者和观众展示女雕塑家张得蒂艰苦奋斗几十年而取得的成就,几十件风格、手法、主题各异的作品,将向观众展示一个中国艺术家艰难、独特而又辉煌的艺术之路。
张得蒂1932年生于泉城济南的一个新式知识分子家庭,她从小性格活泼开朗,无拘无束,对生活、艺术中一切美好的东西充满热爱和敏感。12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她跟随母亲艰难度日,虽饱尝战乱之苦,却不曾改变对自由、美好之热爱和向往。
1949年,她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成为新中国第一批自己培养的专业艺术人才。1955年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校在雕塑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1957年被无端打成“右派”,从此20余年间,她基本上失去了创作的权利与机会。但她一直没有放弃对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训练,画素描,做头像……在艺术前途几乎无望的情况下,她一直坚持着半“地下”式的艺术准备。
1978年,她与同事们赴藏一年多。赴藏艺术家回京后所举办的西藏写生展,给当时的北京美术界带来震动,其中张得蒂的一组素描和名为《小达娃》的雕塑,更令同行及观众们瞩目。
从此之后,张得蒂开始了她一生中最为宝贵的自由创作期。《小达娃》之后,《琴声》、《初登舞台》、《知识》、《日日夜夜》等作品都得到公众好评。在这些作品中,刚刚从苦难中挣扎出来的张得蒂,似乎要补偿过去20年间所失却的美好和自由,在创作中,将美丽、温柔、天真、善良,当作贯穿始终的主题。而她的这一追求,恰好符合了当时观众的心态,他们对久违了的真、善、美,充满着渴望和理解。
1985年,张得蒂的青铜浮雕《东方的邀请》参加意大利但丁中心艺术双年节竞赛,并获最高奖——意大利共和国总统奖。这不但是中国雕塑家首次在欧洲获奖,同时也意味着张得蒂的新探索正在走向成熟。在《东方的邀请》中,先哲但丁在他的情人导引下,飘然走进东方的天堂。“东方天使迎但丁”的构思,不但将但丁原诗的内涵进行了颇具现代意味的拓展,同时在形式上由扎实的西方写实功底与典型的东方传统形象(飞天)相结合,也带来独特而强烈的审美感受。实际上,东、西方艺术风格的相互借鉴,正是张得蒂多年的探索之路。此前此后的《医生肖像》、《宋庆龄像》、《丁玲印象》、《喜迎新春》等,都是这方面的成功之作,而最近的《太极》所表现出的构思的大气、手法的圆通无疑都表现出张得蒂对艺术和生活愈发趋于透彻的认识和感悟。(附图片)
(左上图为张得蒂的《生命的摇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