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团结抗战的典范——纪念台儿庄战役五十五周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5-02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团结抗战的典范
——纪念台儿庄战役五十五周年
陆诒
1938年3月底,我与《大公报》记者范长江同志从当时的第五战区(徐州)赶回汉口,出席中国青年记者学会成立大会,这时鲁南战场上的战斗,规模已越打越大,形势紧急。4月初,我们就匆匆回到徐州,并在当晚到五战区司令长官部访问李宗仁将军和白崇禧将军。
当时国共合作、团结抗战的形势尚好,李、白两位将军对《新华日报》记者并不歧视,每次接见总是开诚倾谈。李任五战区司令长官,而白任最高统帅部副总参谋长,是到徐州来协助李宗仁指挥作战的。他在离汉口前夕,曾到八路军武汉办事处访问周恩来、叶剑英将军,两位将军当即提出“固守要点,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周恩来还提出:“要把阵地战和运动战相结合,把敌人消灭在台儿庄。”战局的发展,证实其预见性。
我们访问李、白两将军时,他们正在从容地下象棋。见到我们就邀我们坐下来细谈,并亲切地问我们武汉的近况。我说:“在武汉,看到青年踊跃从军,各省的军队也纷纷通过武汉开赴前线,当地救亡工作也正在开展。举国上下,同仇敌忾,确有一番新气象。后方同胞密切注视津浦路战事,渴盼你们谈谈当前战局形势。”李将军推白将军先发言,而白则一再谦让。前方打来的紧急电话接连不断,白时常离座去听电话,一面又要查看室内的军用地图,用红铅笔在纸上做记录,他实在分不开身来谈话。最后,还是李将军告诉我们:“4月初以来,孙连仲所部第2集团军坚守战略要地台儿庄浴血苦战,阵地上每天落敌军炮弹6000发,伤亡惨重。我已严令20军团汤恩伯部迅速南下,夹击日军,以解台儿庄我军之危。但战局的发展瞬息万变,我建议你们明天一早就上第一线去作现场采访,这比呆在长官部等现成战报要强多了!”
从徐州到台儿庄前线不过50里左右,第二天我们就搭军车直达汤恩伯军团的司令部。位于台儿庄的东北方向,正是攻击日军侧翼的有利地位。汤恩伯在一间农民茅屋中接见我们,他说:“我的作战任务,不是守一点、一线,而是专打运动战,天天行军,寻找敌军的薄弱环节打。过去我们死守阵地、被动挨打,吃了很大的亏。现在我们集中全力进攻敌军侧翼,以支援扼守台儿庄的友军。”汤所统率的20军团,直辖两个军,即第52军关麟征与第81军王仲廉,共计5个师(第2师郑洞国、第25师张耀明、第4师陈大庆、第89师张雪中和第110师张轸)。
4月5日,我和长江由25师骑马到第2集团军孙连仲将军的前线指挥所。刚巧他正忙于接待从徐州来访的20多位中外记者,其中有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的战地记者曹聚仁及其夫人邓珂云(香港《立报》记者),美国合众社记者爱泼斯坦、荷兰纪录影片公司导演伊文思和曾到过八路军五台山抗日根据地参观访问的美国军官卡尔逊上校,还有《武汉日报》、《扫荡报》和其他各报记者。孙连仲将军和他的幕僚指着墙上的军用地图,向我们报告台儿庄作战经过,使我们对战局有全面的理解。
进攻台儿庄的日军是矶谷师团所属的某旅团。他们沿津浦路南下,长驱直入,骄横不可一世,却不料在台儿庄碰到一个硬钉子。这支日军原来的打算是与进攻临沂的日军坂垣师团会师于台儿庄,然后攻取徐州。结果坂垣师团被我军庞炳勋与张自忠将军在临沂打垮,退守莒县。临沂我军大捷,导致矶谷师团孤军深入,创造了我军台儿庄胜利的先决条件。当时孙连仲将军早已接到长官部的命令,正在积极部署反攻,但他对中外记者仍然保持缄默。
当天,敌机全日出动,在接近台儿庄的地区轮番轰炸、扫射,阻挠我军向前线增援。当晚宿于指挥所中,双方炮战,彻夜不息。中外记者们虽不明言,但心里明白,今晚必有一场恶战。
4月6日下午,孙连仲将军特为我们备了两匹马,并派一名副官把我们送到距台儿庄只有3里的一个小村庄——这是30军31师池峰城师长的前线指挥所。
这位30多岁的池师长,身体结实,头发蓬松,上身只穿一件咖啡色绒线衫,下面穿一条军裤,腰佩左轮手枪,在一间阴暗的农舍中来回踱步。墙上挂满军用地图,一张桌子上放着一架军用电话,还有两条长板凳。没有一张行军床,我只看到墙角边用稻草铺成的地铺,上面也没有叠好的灰色军毯。室内是乱糟糟的,大概主人忙于指挥,顾不上整理内务了。他见到记者来访,非常兴奋,有说有笑。但几昼夜彻夜未睡,嗓音嘶哑,掩盖不了他的极度疲劳。他的第一句话是:“这里备有几捆稻草,欢迎你们在此过夜!”
长江笑答:“前线打得如此热闹,即使你准备再好的床铺,我们也是睡不着的。”“老兄说对了,胜败存亡就看今晚!”池师长说罢,哈哈大笑。
他对我们不再保密。他说:“从3月23日抗击日军进攻以来,我师4个团长已伤亡3个,原有12个营长如今只剩两个,下级军官和士兵的伤亡则更多。但只要今夜反攻令下,疲兵再战,我们还是有决心打一场胜仗给你们看一看!”
当晚9点半,全军下达反攻命令。我军重炮首先向日军阵地集中轰击,炮声震撼了大地。我们随池师长走出指挥所观察,遥见台儿庄内日军的弹药库已中弹爆炸,圆柱似的火光直冲云霄。我军先头部队趁日军慌乱之际,冲进台儿庄寨子,展开白刃战,把原来困守台儿庄的残敌800多人,一举歼灭,只有少数日军向台儿庄北郊退却。
4月7日清晨,我军克复台儿庄,并立即乘胜追击,肃清三里庄以北的残敌。胜利消息传来,我们立即向池师长匆匆告别,坐上临(城)与台儿庄支线的铁路摇车出发。前线尚有稀落的炮声,这是日军掩护退却的炮击;还有密集的机枪的扫射,这是我军正在附近几个村庄内搜索残敌。铁道两旁的田野,到处都是炮弹坑。坐铁路摇车也是目标太显,不久即有敌机三架飞来,向我们作低空扫射。我们即舍车步行,途中时受敌机干扰。在当天下午1点半,我们通过运河上的军用浮桥,跨进台儿庄的西门。
眼前是一幅残垣断壁的景象。有几处房屋尚余烬未熄。脚下所踏的都是瓦砾、弹片和炮弹壳,常有半烧焦的木片和散乱的电线之类挡住去路。举目远瞩,从西门可以看到东门、南门和北门郊外,没有什么建筑物会挡住你的视线。
台儿庄内还有不少我军英勇牺牲战士的尸体,有的虽然全身焦黑,但仍屹立在墙角,左手持枪,右手高举手榴弹,有的双目圆睁,直视前方,令人肃然起敬。最惨的是一位被敌人杀害的老乡尸体,身上还有三条刺刀痕,鲜血淌流一地。当时我军掩埋队正在掩埋军民尸体,到处散发着臭气与火药味,刺鼻难闻。在北门内,还有日军弹药库爆炸后的遗迹。子弹壳和烧焦了的木板箱,狼藉遍地。日军的骨灰盒在旁边堆得像座小山丘。
31师王冠五旅长陪同我们参观战场。他边走边谈,告诉我们,当台儿庄内激烈巷战时,就是墙上一个枪眼,双方都奋力争夺。一次,日军的枪刺已插进我军守卫的墙内,我们战士立即把它抓住,刺刀刺破了手掌,流血不止,但仍死不放手。另一位战士冲进邻室,用手榴弹结束了敌人的生命。走出北门几十步,田野间停放着四辆被我军平射炮击毁的日军轻型坦克。
走到王旅长的旅部,看到成捆的日军三八式步枪、手提机关枪和500顶日军的钢盔,还有好几箱弹药,堆满一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圆桶窒息毒瓦斯。王旅长说,从4月1日起,日军在作战中曾多次使用过这种毒气弹和催泪弹。
王旅长就在旅部邀集部分参加台儿庄巷战的官兵和我们开了一个座谈会,谈谈战况。他说:“台儿庄如今成为一片焦土,这是因为在作战中双方都用重炮轰击,而在巷战中双方又采用火攻。我们放火烧敌军占领的房子,是为了摧毁他们的据点,而敌军每晚也烧房子,以防我军夜袭。往往屋子里余烬未熄,我英勇战士已纵身跃进屋中,挺身与敌人拚刺刀了。”
31师的军医处长在座谈会上说:“这次打仗,我军伤亡惨重。第2集团军30军的27师、30师和31师,伤亡十分之七,单靠部队所有的担架队,无论如何都无法将伤兵运下去的。我们千万不能忘记鲁南的老百姓,他们把救护前线伤兵当作自己的分内事,他们一村一村自动组织起来,冒着敌人的炮火与敌机扫射,日夜奔走在战区抬运伤兵,有时还要绕道几十里,转辗运送。事实证明,这次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应归功于鲁南民众有力的支援。”
台儿庄一仗,我军消灭日军近万人,这对打击日军狂妄的气焰,增强全国军民抗战到底的决心,具有重大的意义!
台儿庄战役距今已55周年,追忆往事,缅怀当年军民合作、夺取胜利的英勇事迹,尚感奋不已!(附图片)
1938年4月,中国军队李宗仁部在山东台儿庄和日军第十师团激战,歼敌2万余人。
本报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