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看“雪豹”怎样起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11
第2版(经济)
专栏:

  看“雪豹”怎样起跳
本报记者  费伟伟
1984年底,浙江海宁市辛江乡诞生了一家生产皮件服装的福利企业,5000元资金,两间平房,连厂长在内,一共24双手,其中10名是残疾人。
1992年底,这个刚满8岁的乡办福利厂一跃成了国内最大的制革成衣一条龙生产企业,经过评估总资产为7600万元,当年利润1500万元,产品销到29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1000多万美元。而且,这个小小的乡办福利厂成功地创出了一个响遍大江南北的名牌——“雪豹”皮衣。
“雪豹”是怎么起跳的呢?
实实在在的商品
“雪豹”何以如此受青睐?“雪豹”在工艺上以出口为标准,每一件皮茄克都要经过6道拉网式的质量检验才能出厂,稍有瑕疵,即拆掉“雪豹”商标,决不修修补补,以次充好。因此,“雪豹”就标志着100%合格。
早在创办伊始,“雪豹”就把创名牌列为自己的主攻目标。从设计、选料到加工都订立了堪称严苛的标准。选料上,他们只选购高档优质羊皮。设计上,“雪豹”十分注重首创流行款式,公司的设计人员每年都要拿出约200个各种档次的新产品,在天气尚暖的9月就推上市场,投石问路,然后根据市场调研和反馈的信息,从中选择20种左右消费者喜欢的款式和颜色,投入大批量生产。为了打破黑色皮茄克一统天下的局面,“雪豹”皮衣在色泽上大做文章,有浅灰、青铜、墨绿、茶色、玫瑰等近20种。为了确保加工质量,每道工序都有操作者的工号标志,每个工人都建有质量档案,质量和产量分别计分,其中质量分占60%,产量分占40%。“雪豹”公司的设备是国际一流的,同样的设备,国外的名牌皮衣公司,一个工人一天要做8件,而“雪豹”公司即使在产品供不应求的旺销季节,一个熟练工人一天的定额也只是3件。
实实在在的服务
皮茄克穿上潇洒保养难,一到夏天,囿于保养条件,霉变、发硬、生味,是皮衣的常见病。然而,穿“雪豹”的顾客却不必为此担心。每年夏季到来之际,消费者可以脱下穿了一冬的“雪豹”皮衣,凭发票把它送到“雪豹”公司设在各地的皮革行里。“雪豹”公司专门投资80多万元,建造了恒温、恒湿、透风的专用仓库,对这些“回娘家”的皮衣进行特殊服务,其中包括去污、上光、固色和整烫。到秋风渐紧的9月,这些整饰一新的皮衣再回到顾客的手中。这就是“雪豹”公司一年一度的“回娘家”和“送温暖”服务。几年来,这个公司每次举办这种活动都要贴进30多万元。“就是贴得再多一些我们也要把这项活动坚持下去,雪豹公司的宗旨就是要为消费者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总经理曹浩兴明确表示。
“雪豹”的服务确实实在。他们充分研究了顾客的消费心理,推出了许多深受消费者欢迎的服务项目。
保五年是“雪豹”在皮衣行业中的首创。五年保修期内,不但拉链脱落等小毛病免费修理,就是消费者穿着不当造成的刀伤、皮质损伤等也给予保修。
实实在在办企业
“雪豹”创办伊始,24个创业者中就有10个残疾人。“雪豹”长大了,无须借“福利”之名行方便之实,然而,“雪豹”却把助残的旗帜举得更高。公司所在地辛江乡有200多个小儿麻痹症患者,现在93%的人被安置进厂当了工人,并且公司还在工作、生活各方面千方百计为残疾职工创造条件。
为了解决残疾职工上下班不便的问题,公司决定,在紧挨厂房的地方为残疾职工盖一幢庭园式的宿舍楼,配备家具,并设理发室、阅览室、录像室等。当时建房资金缺口20万元,总经理曹浩兴二话没说,立即追回购买轿车的18万元汇款。
1989年,“雪豹”公司又组建了浙江省第一支由残疾人文艺骨干组成的“自强艺术团”,不仅活跃了企业的文化生活,艺术团还响亮地打起“雪豹”的旗帜走向社会,在省内演出了好几十场,不久前还赴日本演出。
实实在在的商品,实实在在的服务,实实在在办企业,使“雪豹”公司士气高昂,产品以迅猛之势占领市场。9年前仅有两间平房的乡办福利小厂,现在已经把公司办到了世界服装之都——巴黎。去年“雪豹”皮衣销售量达42万件,今年将超过60万件,完成产值将达5亿元,出口创汇超过1200万美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