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沉重的启动——徐州矿务局走向市场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5-02
第2版(经济)
专栏:

  沉重的启动
——徐州矿务局走向市场纪实
本报记者费伟伟
 1992年7月,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徐州矿务局率先结束“统配”,煤价放开,走向市场。半年多过去,我国煤炭系统这条“下海第一舟”是否已驶离港湾?
脐带已断包袱未解
新春刚过,记者来到有12万职工的国家特大型企业徐州矿务局,一到就碰到一桩“官司”。
今年2月5日到12日,徐州局垞城煤矿马坡井接连遭受附近村民打砸,道路被扒,排水沟被堵,造成停产10天。
原来马坡井变电所已严重超载,而乡里为发展乡镇工业一再增容,终于导致发生这起企图以“实力”迫使马坡井就范的恶性事件。
乡里为何这么横?撇开其他原因,至少有这样一点:村民们觉得为煤矿作出了重大牺牲,良田被征,村庄屡迁,三废污染,等等,而徐州局还欠着农民大笔的钱至今不还。据铜山县政府统计,截至去年8月底,徐州局欠铜山县的征地搬迁费、耕地占用税、粮食差价和销售费用,总计1.057亿元。相比之下,要求再增加一点煤矿转供农村用电,岂非小事?
冤!徐州矿务局说,我们是欠地方钱,可省里欠我们的更多!
众所周知,统配煤矿长期以来政策性亏损。经江苏省审计局审计确定,徐州矿务局仅1990、1991年两年就亏损1.99亿元,按合同应由江苏省财政弥补亏损1.43亿元,可是这笔钱至今未按合同拨补。
去年7月,国务院决定徐州局价格全部放开,同时财政补贴取消,基建投资也取消,这犹如抽刀挥断脐带,把企业真正推上了“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之路。剪断脐带,不错。然而,连前些年欠下的亏损补贴也一笔勾销,把沉重的包袱推给了企业。
目前,徐州矿务局债务达3.6亿元,银行贷款1.6亿元,依靠企业自身积累,何年何月企业才能偿清历史欠款?这个已有110年开采历史,年产千万吨,每年基建、改扩建投资至少需要1亿元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衰老矿,何年何月才能走出困境、再振雄风?
“背着历史遗留下的如此沉重的债务包袱,让我们一个吃了几十年补贴的百年老矿,怎么游向大海、参与竞争?”矿务局一位干部发出这样的感叹。
一个“放”字怎能了?
徐州矿务局焦化厂生产的煤气,成本每立方米三角一分,可是,徐州市有关部门给焦化厂的定价每立方米仅仅六分五厘。这样,焦化厂一年仅价差亏损就达136.5万元。
令人喟叹的是,这种事在徐州矿务局并不鲜见,比较起来,136.5万元的亏损可谓区区。
按照国务院(91)37号文件,徐州矿务局煤炭价格从去年7月开始应全部放开,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主定价。然而,自行定价,谈何容易。
省里下文说,1992年供应大中专院校和部队的28.5万吨生活用煤暂不加价。一纸文件,徐州局少收入1700万元。今年,江苏省又对大专院校和部队生活用煤作出价格规定,供大专院校的保量控价,供部队的仍执行国家指令性计划价,企业又将少收入1000万元。
这是省里。
徐州市说,供应徐州市的45万吨煤也少加点价吧,每吨优惠20元。这一“少”,矿务局又少了900万。
你吃肉,我喝汤。煤价放开,别的也跟着“放开”了。联运费、装车管理费、道路维修费、过路费……县里收,乡里收,村里也收,一年就是上千万元;这种“赞助”,那种摊派,去年又达上百万元。
对此,徐州局总经济师陈家林认为: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缺少裁判,必须有人来制止犯规。
放比不放强,早放比晚放强
债务3.6亿元,银行贷款1.6亿元,登门要债者络绎不绝。
生产所需材料设备库存急剧下降,有的已无备用。
为节省汽油,矿务局机关客车、轿车、货车等大部分停止使用。去年比上年少建房5万平方米,职工人均住房面积低于全国煤矿系统平均水平……
煤价不放开,没法活;煤价放开了,更没法活。有人这样说。果真如此么?
徐州矿务局总会计师冯宝根对记者说:“不放死路一条,放了也还没活,但无论如何,放比不放强,早放比晚放强。如果不放,现在的情景更惨,债台肯定又要高一层。”
徐州矿务局局长陈引亮说得更透彻:价格放开、走向市场,绝不能眼睛只盯着是不是比吃补贴时日子好过了多少,而应看企业机制是不是向市场机制转变了,经营是不是搞活了。否则,一旦面对放开带来的冲击、造成的阵痛,就会留恋过去,由大喊放开转为害怕放开,得出放开更活不了的结论。
想不到的困难,想不到的活力
国务院决定去年7月1日起徐州矿务局煤价全部放开的消息传到徐州矿务局后,上至局长书记,下到普通工人,大多数人觉得,这一回行了,问题解决了。
而事实上,问题并不那么简单。
放开前夕,华东地区的用户已有风闻,多方置购,增加库存,放开后煤价反而下落;徐州局率先走向市场,孤军深入,周围煤矿乘机凭借指令性计划煤价低的优势争夺用户……
这就是市场。徐州局的领导大呼“万万没想到”。
只要品质优,价格自能高。尚未经过市场洗礼的矿务局领导根据这个“常识”,认定放开后洗精煤肯定比块煤受欢迎。谁知一提价,供应电厂的乙级洗精煤用户不要了,高价细粮不吃了,而看好价格便宜的粗粮——块煤。撞了几回墙壁,矿务局的当家人清醒了,他们根据用户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推出了国家产品目录不曾有、但用户需要的特殊加工煤,降低了煤的档次和售价。总之,用户是上帝,力求适销对路。
观念变,天地变。当了40多年的坐商,生产在先,销售在后。而今后军变前军,销售上了用户门。目前,徐州局已准备到一批大城市和大企业建立销售网点。
井下的口号也变了,历来提倡多采煤,多贡献,以产量论英雄。如今变成了多讲效益采好煤,以降低成本、增强市场价格竞争力为目标。
最有活力的是第三产业、多种经营。
去年下半年后,不少矿提出,第三产业不是老三,要争当老大。义安矿、张双楼矿表示,只要多种经营需要的管理干部和有专长的工人,要谁给谁。韩桥矿在全矿范围内公开招聘专职销售员,并请来专家帮助进行专业培训。
在走向市场的大旗下,一批“弄潮儿”还勇敢走出矿区,走出徐州,走向社会。
地质勘探工程处的钻机“突”进了大上海;
建筑安装处的队伍开进了福建武夷山,甚至到国外去承接地面建筑工程;
去年矿务局不仅洽谈了14个引进合资项目,而且还谈成两个到菲律宾合作办矿的项目。
1992年,徐州局第三产业、多种经营创历史最高水平,产值突破4亿元大关,超出计划30%多,全局几十个单位,都消灭了新项目开发空白点。陈引亮局长满怀信心地说:“徐州矿务局已到了第二次创业的前夜。”
是的。还是前夜,然而曙光已经可期。这只全国煤炭系统的下海第一舟,尽管负载沉沉,创痕斑斑,但正鼓满风帆,破浪奋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