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第一位的工作:“炼”人——记合肥钢铁公司经理李宗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5-05
第1版(要闻)
专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家

  第一位的工作:“炼”人
——记合肥钢铁公司经理李宗泌
本报记者张振国刘杰
“大中型企业能否搞好,关键是能否使全体职工树立大市场观;大市场观能否树立,第一位的工作是‘炼’人。”这番话,是安徽合肥钢铁公司经理李宗泌的经验之谈。
两年前的合钢,处于严重亏损的困境。1990年亏损1700多万元。当年的情景:头头外出开会坐后排,银行有钱不给贷。
就在这时——1990年12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调马钢公司副经理、高级工程师李宗泌到合钢担任经理,并允许合钢在1991年还可亏损1200万元。与钢铁打了几十年交道的李宗泌,一上任就不声不响地下厂矿,跑处室,串门认人,边看边想:合钢职工是马钢的1/4,而钢材产量只有马钢的1/8。如今政策允许自主经营,只要公司上下一心,“炼”好人,抓好管理,抓好技改,在市场经济中求生存图发展,1991年就能够扭亏为盈。他的想法,得到了公司党委书记吴智洋和其他领导的全力支持。
合钢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这“四个流动”上下功夫:
第一着棋,打开大门,放眼世界,让人流动起来。李宗泌和党委书记吴智洋多次组队,北上安阳、邯郸、凌源,南下马鞍山、新余、韶关等地的钢铁企业,拜师学艺,并组团出访西方钢铁财团,了解行情,把握走向。两年之中,合钢小小的宾馆多次接待了欧洲、日本和东南亚的钢铁老板。许多技改项目就是在这来来往往之中谈定了,干成了,经济效益也就随着“人流”而流进来了。
第二着棋,医治近视病,树立长远观,让物在互利互惠之中互动起来。李宗泌主张合钢人应做“空中鹰”,莫学“井底蛙”。在钢铁特别走俏之时,他已把眼光盯在将来可能出现的滞销之日。为了明天的走俏,他宁可不赚钱或少赚钱,也要为一些讲信誉的厂家生产急需的高精度钢材。正因为如此,在他们炼钢缺铁的时候,一些厂家就主动地把他们急需的废铁送上门来。去年他们自产33万多吨铁,却炼出46万多吨钢,原因就是这样互利互动出来的。
第三着棋,改掉小买卖观,确立大经营观,让有限的资金在快速流动中不断增值。1991年底,一个大型的钢材订货会在黄山市召开。李宗泌得知此会,顶风冒雪,奔赴黄山。其目的不在于钢材能推销多少,重要的是在于结朋交友,入伙知情。如今,大小钢材订货会,合钢人必到。他们在全国还建立起22个代销点,形成了经营网络,开辟了资金来源。去年,他们在这些钢材订货会上,为今年筹得技改资金3000多万元。
第四着棋,破除闭目塞听,让信息这个无形的软资本,在流动中变成有形的硬资本。他身为经理,日夜繁忙,但《人民日报》每日必读,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每天必看必听。对一些价值高的新闻报道,不仅自己看,还推荐给同事们看。当他得知一家钢铁企业线材车间的轧机,与合钢线材车间的轧机一模一样,而自家轧机年产量却不到人家的一半。他立即派人去学,第一年增产线材2万多吨,第二年又增产3万多吨。光是这5万多吨线材,就增产值好几千万元。
李宗泌任合钢经理已经两年多了。其间3个春节都未回家,全在生产第一线度过。随着他两鬓频添的白发,合钢的经济指标不断刷新:
1991年——上级允许亏损1200万元,结果盈利100多万元。
1992年,全年销售收入8亿多元,实现税利9000多万元,其中盈利2000多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93.4%和18.6倍。
1993年一季度,钢材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37%。全年实现税利可望突破亿元大关!
合钢,正在走向大市场。(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