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写在乌拉圭回合闭幕之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17
第7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写在乌拉圭回合闭幕之际
本报记者 姚立
12月15日晚7时32分,持续了7年多之久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终于随着萨瑟兰总干事敲响的槌声宣告结束。117个参加方的代表热烈鼓掌,祝贺这个“历史性时刻”的到来。
乌拉圭回合谈判所达成的多边贸易协议,是迄今国际社会为开放全球贸易作出的最大努力。长达400多页的最后文件不仅对加强国际贸易的管理和处理贸易纠纷作出了详尽的规定,而且首次将服务贸易纳入了一项总协议中。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做了全面的规定。纺织品和农产品的贸易也将根据此项协议得到进一步的开放与改革。总之,世界经济与贸易将因有了这个协议而得到推动。有人做过这样的估计,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成功可能使世界经济每年增长2000亿到3000亿美元。无论此种估计是否准确,它在心理上给人们带来的鼓舞是肯定的。
然而,“好事多磨”。在谈判进行的7年之中,美欧为捍卫各自的利益,始终针锋相对,在日内瓦最后几天的谈判“冲刺”中,双方谈判代表的紧张较量更是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最后,诸如视听产品等方面的难题还是未能解决,使乌拉圭回合的成果没有实现预期的设想。
乌拉圭回合谈判所以如此艰难,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主要的是在冷战结束、新旧格局交替的今天,美欧都试图在世界上寻求有利于自己的最佳地位。全球范围内的乌拉圭回合谈判恰恰为他们提供了机会。美国清楚,欧共体一些成员国利益不一,不易做出统一决策。因此,利用矛盾、分裂欧共体是美在谈判过程中始终采用的手段。但应当说,欧共体经过艰苦的协调和磋商,经受了这次“考验”,在谈判最困难的时候,维持了内部的一致。此间舆论认为,欧洲没有屈服于美国的压力,并以较低的代价换来了美国的妥协,使它在农产品问题上作出让步。法国特别为视听产品搁置起来感到满意。
当然,美欧也都清楚,如果乌拉圭回合谈判失败,对双方都是不利的,不仅将来要面对更多的贸易战,而且在政治上的传统伙伴关系也会受到削弱。美欧能够最终排除障碍、达成妥协,个中的主要原因也在于此。
应当指出的是,在关贸总协定组织中占绝对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正如此间部分舆论指出的那样,它们在谈判中“常常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两强相争,弱者受害。《日内瓦日报》指出,今后,发展中国家如何从乌拉圭回合的贸易规则中受益,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发达国家的态度。如果在执行乌拉圭多边贸易协定的过程中,发达国家能采取公平的态度,那对促进世界经济和多边贸易的发展、缩小南北差距定会有所帮助,这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期待的。 (本报日内瓦12月16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