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车厢纠纷”何时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17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社会新闻

  “车厢纠纷”何时休?
本报记者刘士安
上海的200多条公交线路,每天约有1600万人次乘坐公交车,这个数字相当于上海1300万人口和250多万流动人口的总和。公交,成了上海最大的服务“窗口”。然而,“窗口”却面临着治安状况恶化的局面。
两位司乘员的遭遇
10月15日上午,七八个操外地口音的民工从张家栅站乘上117路公交车,他们买了4角钱的车票,按规定最远只能乘到双山路站头。快到双山路时,前门女乘务员周军瑾提醒他们到站了,但他们不肯下车。车子启动后,周军瑾要求他们照章补票,结果遭到谩骂,还被抢走了票板。车停大洋桥时,这群人拉扯着要把周军瑾拖下车,还乘机掳走她的手表。
周军瑾的遭遇,比起她的同行来,可算是“幸运”的了。10月1日下午,30多名外地民工在团东站乘上西团线公交车,只买了8张票,乘务员张军芳要求他们买票后,勉强补了两张票。车到五墩站下客,这伙人便谩骂殴打司乘人员,造成司机高峰脾脏破裂大出血。
都市“车厢纠纷”的肇事者大多是外来的民工和盲流人员。据上海市公交总公司的不完全统计,今年1至10月,上海公交车厢内发生纠纷或治安案件379起,平均每月40多起,其中70%以上是外来人员引起的,多发生在城郊结合部和浦东新区的公交线路上。少数司乘人员被打得不敢上班,还有的要求调换工作。
得理让人的“委屈奖”
“车厢纠纷”屡屡发生,不仅侵犯了公交职工的人格尊严,降低了他们的安全感,而且也威胁到了广大乘客的人身安全和正常的行车秩序。公交、公安等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少数手段残忍、造成严重后果的肇事者受到了应得的惩罚。但是,面对大多数行为够不上法律制裁又没有单位纪律制约,“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外来滋事者,有关部门则显得无可奈何。在这种情况下,公交公司推出了一种叫“委屈奖”的奖项。
“委屈奖”专门奖给那些受到委屈后坚持“得理让人”、“打不还手”的司乘人员。公交三汽公司16个车队今年都设立了“委屈奖”,得奖的人还不少。周军瑾所在的117路车队,这次得了300元奖励。公司负责人张忠祺说,得奖的职工都是认真按操作规程做本职工作的,结果挨了打,受了委屈。我们知道,这样的奖金拿着心里不好受。但是,设立“委屈奖”不光是安慰职工、给予一定的补偿,更希望在全体职工中形成坚守岗位、维护绝大多数乘客利益的道德风尚。
满肚子委屈的职工,通过这个特别的奖励,感受到了组织和集体的关怀与温暖,寻找到了心理的平衡。公交三汽公司的一位乘务员,原来是专业拳击队员,他在车上无端被人打了一拳后,克制住了自己。被人打的拳击手也得了“委屈奖”。
然而,“得理让人”、“打不还手”的公交战线好传统,终不能解决“车厢纠纷”。上海公交总公司11月10日上报的材料表明,“车厢纠纷”仍在呈上升趋势。随着冬季运输高峰的来临,车厢内更容易引发矛盾,产生纠纷。
共同创造都市文明
目前,各方对“车厢纠纷”的认识渐趋一致,即事情尽管发生在车厢里,但它的影响是社会性的;车厢虽小,它的治安秩序却需要综合治理才能彻底解决。公交公司采取了不少措施,提高职工职业道德和依法自我保护意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公安、保卫部门开展了“打流窜、压刑案、堵逃票”的专项治理。有的车队要求司乘人员主动热情地为外地乘客服务,做到以礼待客,礼让在先,争取形成良性循环。
公交电、汽车的乘车环境,也是一座城市的投资环境,反映了文明建设的一个侧面。上海广大公交职工和乘客有一个共同的期望,那就是不要让“车厢纠纷”愈演愈烈了。(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