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一对赫哲族夫妻和他们的博物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17
第10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凡人新事

  一对赫哲族夫妻和他们的博物馆
陈凯星 李长山
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民族乡最近出现一件新鲜事:一对农家夫妻致富后开办了一座赫哲族民俗博物馆。
在黑龙江边美丽的渔村街津口,记者找到了这个小小的博物馆,只见20多平方米的展室粉刷一新,四壁玻璃柜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展品;从当地特产“三花五罗”等鱼类标本到6000多年前古人使用的石器,从鱼钩、鱼钗等生产工具到赫哲族人老辈儿穿的鱼皮衣服、住的“撮罗子”模型,应有尽有。尤其是那一件件鱼骨粘就的塑像,或是传说中的神鹰,或是憨态可掬的人物,造型各异,引人入胜,数一数,展品竟有近千件。
博物馆的男主人叫徐国,是位黑红脸膛的汉子,今年37岁。女主人是位典型的赫哲族妇女,浓眉大眼,腰身健壮,叫孙玉芳。提起这座博物馆的来历,徐国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
徐国60年代随父亲流浪到这个边境渔村,是豪爽的赫哲人收留了他们。徐国和赫哲族姑娘玉芳结合了。玉芳的父亲不但在船上是个好把式,而且手巧,吃剩的鱼骨用鱼骨胶粘粘,几下子就能变成一朵花,一只鸟……。在父女俩的熏陶下,徐国也渐渐爱上了这里的青山秀水,迷上了赫哲人独特的风俗和文化,也试着搞起了收藏。村民们捕到的珍奇鱼类,家传的“宝贝”,夫妻俩都软磨硬泡索要或花钱买,往往为买一件东西要借上几个月的债。他们虽然过得清苦,但只要一看到一件件精巧的工艺品、一件件拙朴的文物,尤其是翻书本、找教师弄清了那后面蕴藏的一个个故事,心里总是有说不出的高兴。
近年来赫哲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徐国和玉芳也开了一家经营赫哲风味的夫妻店。夫妻二人闲来摆弄收藏的“宝贝”时,忽然感到它们所代表的日子离现在越来越远了,年轻人和外面的人也越来越感到陌生了,于是就萌生了开一个博物馆的想法。今年6月,夫妻俩凑足了4万多元,使这个小小的民俗博物馆正式开张了。
消息传开,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不绝,有时一天要来200多人。到过这里的人们无不为一件件新奇的藏品所吸引,对他们夫妻的做法赞不绝口。一位学者挥毫题词:“集造化神奇,为民族作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