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傣家人重塑致富“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17
第10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傣家人重塑致富“神”
王念 邓亚平
从文化学的角度看,在滇西密林中穿行的马帮和象队,也许包含着某种田园诗式的魅力。然而,当中国经济逐步驶上快车道之际,马帮和象队悠然的铃声,无疑成了时代主旋律中极不和谐的音符。这一点,连祖祖辈辈习惯于马拉象驮的傣家人,也不再怀疑。
“要修路,路才是咱们的致富之神,才是应当敬奉的吉祥之神。”饱尝边陲交通不便之苦的傣家人终于发现,世代香火不断供奉的神祇,带给人们的只是精神上的寄托,而没有路,就永远没有边陲的繁荣和富裕。
记者在采访中感到,一个摆脱蒙昧的民族在重塑他们的致富之“神”时,默默倾注的虔诚,无言付出的牺牲,是多么的动人心魄!
帕底村,是滇西一个小小村寨,320国道的改建工程在这里展开了。这段坝区公路填方多,土质要求严。工程技术人员跑遍了附近的山坡选择取土场,唯有孪门山土质合格,且运距短,是最理想的土料场。然而,这座小山被当地群众视为风水最好的“神山”,从来不准人开挖。为此,村长几个晚上睡不着觉。出乎意料的是,村干部分头去做村民思想工作,傣家人却格外开通。连一向古板的老人也认清了一个理:“修路建桥是大好事,神仙不是也主张积德行善,为民造福吗?要是神仙真的有灵,也会感动哩!”没几天,10多户被征用山地的人家带着工程队上了山,心甘情愿无偿让出50多亩坡地,供公路改建填方取土。
在芒市公路改建工程中,第一期工程的征地和房屋拆迁涉及300多户人家,征地拆迁一直是公路建设最难办的事,但这一次顺利得叫人意外。
数风平村傣族农民冯波月团旺家拆迁最多,全家大小4间房屋,2间铺面,以及竹林菜地全部要被公路占用。由于资金紧,补偿费是非常有限的,冯波月团旺不仅没计较,而且在接到通知但没有领到补偿费时,就立即请亲朋好友帮助搬家拆房,全家人住进草草支撑起的油毡棚。盖新房子需要一段时间,但冯波月团旺深知“不能卡公路建设的脖子”这个道理。他说:“公路改建从这里开头,我们要做个样子给后面的乡亲们看看。”
在项引寨子,一些坟地要占用,村民们接到通知的3天内,就全部把坟迁出了。冯波岩所座家的一座坟,埋下还不到一年,照风俗是不能动的,他说:“要不是为了修公路,我们说什么也不迁,但修路是功德无量的大事好事,就顾不上风俗了。亲人在天之灵,也一定会满意的。”
这种感人的事情,在滇西公路建设中处处可闻。同样是在滇西,被称作“抗战输血管”的史迪威公路举世闻名,但当时人们为此作出的贡献和牺牲,史籍上找不到任何记载。在今天,发生在公路建设后面的事,也许同样不被历史记下来,但傣家人崇高的情怀,却是一条条大路最令人赞叹的基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