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版纳尝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17
第10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版纳尝果
本报记者 钟嘉
在西双版纳旅行,眼前总是浓得看不出去的绿色。车在厚厚的林草间钻进绕出,复绕进钻出,给人醉酒般的晕眩。绿色里一眼瞥见光光树干上顶了一头大绿叶和绿“棒槌”,“木瓜!”有人叫道。同车人询问木瓜味道,可没人说得清。
车停傣家寨,屋前楼后绿荫匝地。柚子树、芭蕉树高三矮四,碧绿的叶下露出如蜡似玉的嫩果。10月下旬不是多数热带水果的收获季节,于是更多的时候只有看着满树的绿叶,听人讲这是菠萝蜜,那是芒果……
外来人惊叹这里水果之便宜。脑壳大的一只柚子,一元钱;十几根一盘饱饱的大芭蕉,一元钱;三只凉薯一扎,一元钱……柚子有黄白色和透出粉紫色两种。问卖柚子的傣家妇女:“甜吗?”回答当然是“甜”。大片儿刀几下划开柚皮,裹着絮状白皮的果肉递到你手里。剥开白皮,透亮的果肉溢出清香,一口下去,满腮流水,丝丝甜意沁出。可不一会儿,苦味上来了,吃完两瓣果肉,连嘴唇舔一下都是苦的。不过,旅途中人仍不放弃这柚子,眨眼间便分吃了几只。那清苦相伴着又登车前行,却觉得干渴与燥火一齐消去。
有人不知从哪里买到了几只蛋黄果,京白梨大小,颜色、质地、味道都似煮熟的蛋黄一般,果皮与果肉不易截然分开,连果核也难解难分地裹在“蛋黄”里。可惜没打听出这果子的营养是否与蛋黄相当。
西双版纳还有鸡蛋果,又名西番莲。鸡蛋果外皮比较硬,长圆似蛋形,一刀破成两半,一股浓香扑鼻,只见外面一圈黄白,中间是稀粘的酱状橙黄包着黑色果籽。尝一点粘粘的黄色果酱,酸味重于甜味。这西番莲在版纳人工栽培了不少,去年建在景洪的西双版纳诗风绿饮品厂,用它制成易拉罐饮料,卖到了南方、北方诸大城市,也引起国外客商的兴趣。那果汁鲜黄凝稠,香浓味美,口感比芒果汁、橙汁似还略胜一筹。
据说西双版纳现已发现的野生热带水果有50多种,什么毛荔枝、五眼果、布渣叶、缅枣、油梨、红毛丹……我们在版纳时间太短,惜无缘以识。倒是有幸见识了“老茎生花”、“老茎生果”,是在西双版纳热带作物研究所的可可树园里。可可树不高,树干环握粗细,分枝处齐肩。那主干、支干甚至临近树根部,有的开着丁香花般小小的一朵朵白花,有的已见幼果,三几分长短像小黄瓜样一根根吊出,更多更显眼的是两头尖尖肚子胖胖、七八寸长的成果挂在树干上。可可果灰白透点绿色,或透着紫色,疙里疙瘩还有棱,却滑而无锐。剖开成果,里面白色粘滑的果肉包着棕色果核。果肉不难吃,但说不出是什么味儿,果核即可提可可脂,制巧克力。
版纳州首府允景洪镇街头常见小贩卖一种果子,圆圆似沙果泡在水桶或水盆里,打听得名“酸栘?”。两角钱一只买下,小贩笑眯眯递上一只小小纸包,说:“蘸盐吃。”好生诧异。咬一口,酸咸外再无它味,怀疑那泡果之水是盐水。再咬一口,脸上做愁苦状,旁边当地大嫂笑说:“蘸上盐,慢慢吃,好吃。”再看小贩水桶旁一只盆里,这酸栘?切成片拌了盐和辣椒末,极像土豆片。过路的中学生买来当零食,吃得津津有味。
到底是北方人吃不惯那南国异果,可菠萝却是永远挡不住的诱惑。一元钱买下三只黄澄澄的大菠萝,卖家给削皮切块放进一只大塑料袋,满满的,水汪汪的。要不是极力克制住那香气引起的馋劲儿,这一大袋菠萝同车人也没得份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