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生当狂歌死亦豪舞——鄂西土家人做“生斋”小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17
第10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民俗风情

  生当狂歌死亦豪舞
——鄂西土家人做“生斋”小记
刘洪进
鄂西土家人给老人祝寿的方式很特别,他们是做“生斋”,即为活着的老人办丧事。击鼓叫歌、犷跳豪舞、彻夜狂欢,对生、对死有着颇为独到而又超然豁达的表演。
做“生斋”时,先在院子里搭一草棚,此为灵堂。灵堂中停一具纸糊的棺材,棺材里躺着一个茅草扎的“死人”。
棺材前摆一方桌,桌上一个镜框里镶着寿星老人的画像,几炷高香幽幽地吐着烟,灵堂中央肃然高悬一个大大的“奠”字,周围布满村民为“死者”送来的各种颜色的祭幛和挽联。为了显示家族的兴旺、儿孙的孝心和葬礼的隆重,做“生斋”时还要邀请许多亲朋好友来参加,远村近邻的人们也要赶来凑红火看热闹。
进入夜晚,葬礼开始,灯火通明、鼓乐齐唱。那场面隆重热闹,鼓者唱,跳者和,音乐高亢朴实、欢快活泼;舞步雄武刚劲、潇洒大方;唱词粗俗诙谐、妙语连珠。若说为死人跳丧还有一份悲壮,可为活人跳丧便只有了欢娱与诙谐,完全变成了一场场面宏大的喜剧。头包白毛巾的汉子们踏着鼓点,手舞足蹈,舞姿变化无常,唱词游龙戏水,节奏一阵紧似一阵,渐渐将祭奠活动推向高潮,这时,一位身着寿衣的老人突然一个獐跃进入舞场,他就是“生斋”的中心人物,既是被祭奠的“死者”,又是被祝寿的老人。
生生死死,真真假假,或歌或舞,亦庄亦谐,煞是逗人,一时间,鼓点更欢,唱词更邪,围观者掌声和吆喝声骤起,随着支客司一声:“祝寿开始——”,锣鼓大作,鞭炮齐鸣,所有的长号、短号一齐嚎叫起来。
由两支长号引路、锣鼓手紧随其后,来客们举着祭幛排成一路,“孝子”们叩头尾随,“游丧”开始。这时,有人把来客坐过的板凳、椅子拼排成一个“死”字,瞬时又走龙般地搬动椅凳,将“死”字变成了“生”字,持祭幛者和各路人等鱼贯而入,一一与寿星见面祝寿,祝他逃过劫难,后福齐天。
之后,似仪仗队一般,鼓乐先行,四个汉子抬着“棺材”缓缓而行,祝寿的人们相继尾随,穿过田埂,走过树林,来到一块荒岗上,“孝子”们纷纷下跪,主事者念念有词,一根火柴将纸棺和茅人化为灰烬。一场“生斋”便在笑声中戛然而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