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抢”人才莫如“养”人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5-09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抢”人才莫如“养”人才
苏维民
报载:浙江省椒江市东港公司设立“东港助学金”,资助五所大学二百九十名化工博士生完成学业。这一助学兴教以培养人才的做法,赢得了学校师生科技成果的回报,使东港公司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已成为决定企业兴衰和竞争胜负的关键因素。鉴于此,各地纷纷以优惠政策招徕人才,“人才大战”不断升温。各企业之间你争我夺,重聘之下,各类人才纷纷“跳槽”出走。
吸引和争聘人才,使人们看到了人才的价值,使各类人才有了用武之地。这确实起到了增强企业活力、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眼睛盯住人才,绝对没错儿。但是,只是将精力放到如何“抢”人才上,最终又会引出什么结果呢?不外乎是:一、为重奖所吸引,人才云集到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造成边远、贫困地区和没有能力以高薪争聘却又急需人才的企业人才匮乏,对这些地区和企业经济发展更加不利;二、人才被高薪所吸引,有可能见异思迁,“跳”来“跳”去,什么也做不成。总之,“抢”的结果未必能尽如人意,因为:从数量上讲,人才只有那么些,“抢”来“抢”去,也不会增加。如果大家都来“抢”人才,而无人“养”人才,其结果,势必造成人才资源枯竭,从总体来讲,又何谈经济繁荣?
有远见的企业领导者,不仅善于发现、使用现有人才,而且注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培养和开发后备人才,这是财富中的财富,是最基本的投资,因而也是企业发展、经济繁荣的长远大计。乡镇企业东港公司以设立博士助学金的方式,把获取人才的眼光盯住了人才的摇篮——大专院校,这为企业、社会培育人才开辟了一条重要的渠道。这种做法无疑比热衷于“抢”现成人才要棋高一着,也更具远见卓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