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国防科工战线的怀念——沉痛哀悼王震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5-09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国防科工战线的怀念
——沉痛哀悼王震同志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王震同志逝世的消息传来,国防科技工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科技人员沉浸在悲痛之中,以多种形式寄托自己的哀思,深深怀念这位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卓越领导人。

1976年以后,王震同志作为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常委,分管国防工业部门的工作。当时,由于长达十年的内乱影响,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国防工业形势更为严峻,处于“一散、二乱、三落后”的局面。特别是揭批林彪、“四人帮”还没有普遍展开,一批帮派骨干分子和打砸抢头头尚未清理出来,各级领导班子急待整顿,部分企事业单位瘫痪、半瘫痪的状态急待扭转。在这种极端困难复杂的情况下,王震同志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和中央的战略部署,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识和气魄,以对国防现代化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紧迫感,无私无畏,勇挑重担,为国防工业拨乱反正作了大量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
我们至今仍记忆犹新,在十年浩劫中,林彪、“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在国防工业系统培植帮派势力,残酷迫害干部,破坏科研、生产,造成管理秩序混乱,规章制度废弛,设备损坏严重,产品质量低劣。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况,争取形势尽快好转,王震同志针对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首先抓了各级领导班子的整顿。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国防工业部门旗帜鲜明地开展揭批查斗争,坚决平反冤假错案,使一大批受迫害的老干部恢复工作。1978年初,王震同志亲率国务院国防工办和各国防工业部负责同志,先后到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0多个军工企事业单位进行检查,批判无政府主义,整顿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领导班子,把帮派骨干和打砸抢头头清除出去,选拔了一批懂技术、懂管理的中青年干部进入领导班子,为各项工作走上正轨提供了组织保证。
在整顿领导班子的同时,王震同志还重点抓了军工产品质量整顿。通过整顿,军工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同时,通过整顿改善了经营管理,增强了质量意识,使国防工业逐步转到注重质量、讲求效益的轨道。

王震同志在战争年代身经百战,出生入死,深知建设现代化国防对国家、对民族的极端重要性。他经常引用古语“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告诫国防工业部门要居安思危,提高警惕,把国家安全放在头等地位,把研制生产现代化武器装备作为首要任务。
为了加强科研,保证科研走在前面,从根本上提高国防科学技术水平,增加技术储备,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王震同志亲自组织领导下,国防工业部门狠抓了科研调整工作,主要是缩短战线,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加快新武器的研制。同时,还加强了基础研究,以及技术改造、工艺更新等,使国防科研、生产转到更高的技术水平上来,保证我军武器装备不断有所改进,有所提高,有所发展。
科学技术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竞争。王震同志一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始终把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作为加强国防科研、提高国防科学技术水平的关键。1978年初,他针对林彪、“四人帮”散布的种种谬论,义正词严地说:“四人帮”把科技人员诬蔑为“臭老九”,我就是喜欢这样的“臭老九”,拜他们为师。王震同志还一再指示,国防工业部门要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把有真才实学的人提拔起来,特别要不拘一格地大胆选拔青年尖子人才,尊重、信赖、依靠他们,使他们充分施展才能,保证国防科技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为了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王震同志亲自抓典型,多次召开科技人员和专家教授座谈会,当面听取意见,并采取具体措施,尽最大努力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使他们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从事科研、试验和教学工作。王震同志关心、爱护、尊重科技人员,大大激发了他们献身国防建设的热情。广大科技人员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科学求是、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大力协同,联合攻关,不仅加快了新装备的研制进程,而且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作出了新贡献。

国防工业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强大力量。在完成军品任务的前提下,如何把技术、人才、设备充分利用起来,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大局,这是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和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发展,为国防工业确定了军民结合的方针,要求国防工业部门至少拿出一半的力量发展民品。王震同志坚决贯彻小平同志和中央的决策。早在1978年9月,他就明确指出,军民结合是解放20多年来党中央对国防工业提出的长远指导方针,也是把国防工业和整个四化建设联系起来的大政方针,因此,它是新时期总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开始转民时,有的部门和企业认识不足,管理体制也不适应;有些基层单位的负责同志担心搞民品影响军品,有畏难情绪。为此,王震同志多次开会研究,深入宣传军民结合方针的重大意义,使大家逐步解放了思想,增强了信心,提高了生产民品的积极性。各国防工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放开手脚,广开门路,上了一大批民用产品,有的在国内市场闯出了牌子。自1978年来,军工民品产值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增长,产品结构开始由单一军品型发展为军民结合型,这种战略转变在国防工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王震同志分管国防工业期间(1977年至1980年),我国改革开放尚处于初始阶段,思想上的禁锢比较严重,加之军工有一定的特殊性,改革开放的难度更大一些。王震同志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组织和领导国防工业部门大胆探索,大胆实践,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改革开放,在某些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我国的国防工业体制基本上是学苏联的,多年来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管理,在这种体制下,“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军工投资相对减少。为了激励国防工业部门和企业增强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弥补国家对军工投资的不足,改变吃“大锅饭”的状况,王震同志提出并经国务院批准,对国防工业各部实行了财务包干,即规定每年上交国家一定的利润,超过部分留给部门用于更新改造和发展民品。各部对有条件的企业,也实行利润包干。这是国防工业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实践证明,实行这一改革,有利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有利于打破“大锅饭”,有利于加强经济责任制,提高经济效益,也有利于扩大各部和企业的权力。
在抓紧体制改革的同时,王震同志还大力推进国防工业的对外开放。在他的积极倡导和组织下,国务院国防工办和第三、四、五、六、八机部先后成立了出口公司,在产品出口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军民品出口,增加了创汇,为国防工业摆脱困境和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扩大对外开放中,王震同志一直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摆在突出地位,作为加强国防科研、提高科技水平的重大措施。他多次指出: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这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对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改造工厂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加快四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他要求国防工业部门,充分利用有利时机,抓紧同国外进行科学技术和经济合作,通过买方信贷、补偿贸易、合作生产等多种渠道,加强科研,加速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多年来,通过引进技术和智力,促进了国防科学技术的大跨度发展,提高了自行研制的能力和水平。
现在,王震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他为国防工业改革与发展作出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