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传递的圣火为何风雨不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5-09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传递的圣火为何风雨不侵
本世纪初,“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提出点燃圣火、接力传递的设想。今天,这项当年被斥为“异想天开”的仪式却成了全世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必不可少的盛典。这次东亚运动会选择濒临太平洋的东海勘探3号石油钻井平台作为圣火采集地,从距离上海450公里之遥的东海石油平台到东亚运主会场——虹口体育场,在这个传递过程中,圣火是不允许熄灭的。这就要求东亚运圣火传递火炬能够抵抗6—7级大风,在雨中依然保持燃烧,做到“风雨不侵”。东亚运圣火传递火炬之所以“风雨不侵”,乃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一旦圣火熄灭,能立即在两秒钟之内使其自动恢复燃烧,使肉眼在瞬间看不出这李代桃僵之法。
东亚运圣火传递火炬采用了一种脉冲连续点火装置。这种装置类似于普通煤气灶的自动打火,只不过脉冲发生器一旦打开,每隔不到0.1秒就能自动产生一次高压电火花。此外,火炬的点火和充气实行联动,在点火的同时也启动了气阀开关,释放出高质量的气体燃料。这种燃气只要和电火花稍一接触,立即就能使圣火重新熊熊燃烧。
东亚运圣火传递火炬还设置了一个气阀吸控装置,通过人工调节,可以将火焰的大小控制在固定的范围内。所以,我们看到的东亚运圣火,不但会“风雨不侵”,而且能够“始终如一”。
(4月15日《新民晚报》施俊文李志良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