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苏北“种粮状元”遇风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5-09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苏北“种粮状元”遇风险
江苏省射阳县“种粮状元”杨定海正濒临破产。
这位在苏北远近闻名的粮食大户,1992年秋承包种植的1400亩水稻受灾减产一半,只收获了40万公斤,其中20万公斤直至年底尚未卖出。31万元到期贷款无力偿还。经粮食部门关照,稻谷终于出手,但全年亏损了13万元。倘若还清贷款,他必须变卖资产。
杨定海1983年至1989年在他的家乡射阳海通乡承包了300多亩耕地种粮,7年净赚41万元,198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0年杨定海又承包了1700亩荒地,两年多以来,他把1000多亩荒地开拓为产粮田,农业固定资产达30万元。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去年他承包的农田受灾,血本无回。杨定海说,这几年生产资料价格说涨就涨,粮价却说跌就跌,产出抵不上投入。过去,杨定海每年生产的粮食均由乡粮管所收购,从未发生过卖粮难问题。去年粮食部门开始走向市场,不愿再多收购粮食了。杨定海对此认识不足,不懂得主动寻找销路,致使几十万斤粮食滞销。
专家认为,杨定海现象是当前中国农村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变型”中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农业是基础产业,又是风险产业,受气候、市场、政策三种风险制约。如何引导和保护农民走向市场,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为了发展粮棉生产,江苏省建立了风险调节基金,并对粮棉实现最低保护价,签订了订购合同。最近,国务院建立了粮食收购保护价制度,对农业生产资料主要品种实行最高限价等一系列政策,为保护农业和农民走向市场将会有所帮助。
(4月23日《中华工商时报》宗边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