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短池惊叹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17
第11版(体育)
专栏:

  短池惊叹号
易寒
1993年是刚刚告别奥运会的一年。依照惯例,这是一个被称为世界体坛的“调整年”。
然而,1993年12月2日到5日,来自世界45个国家的318名游泳高手汇集在西班牙的帕尔马。他们参加角逐的大赛,是首届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
由于这个比赛的时间已接近年底,原来包括中国队在内的大部分参赛队伍基本都对比赛的结果持低调。中国队领队原家玮在刚刚到达帕尔马时曾经说,虽然中国队这次派出的队员有较高的水平,但女队员平均17.7岁,男队员21.7岁,年轻,又缺乏大赛经验,大部分是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
其实,就连教练员的年龄也只有39.1岁,而且出现了几位过去在世界大赛上未露过面的新人——王林、战福章、赵戈、陈勤。但四天比赛过后,共有13项短池世界纪录被刷新,使比赛具有了相当高的水平。特别是中国队,获得10项冠军,5项亚军,创造9项世界短池新纪录,为1993年原本就十分红火的中国游泳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当然,考证中国新人在这次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上的表现,并非仅仅靠一种简单的数字比较,还有一些另外的因素值得注意。
近几年来,在中国游泳的强项中,世界泳坛相继出现了几个令人生畏的年轻选手。
自由泳有美国的汤普森,德国的阿尔姆西克;仰泳和混合泳有匈牙利的艾塞尔盖吉,美国的桑德斯;蛙泳有美国的诺尔……这些在去年奥运会或今年的一系列比赛上有出色表演的高手,几乎都没有在首届短池游泳锦标赛上露面。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1993年是中国游泳的一个“高潮年”。
在巴塞罗那奥运会后,中国泳坛走马换将,“六朵金花”相继萌生退意,其保持多年的泳坛“主位”被一批小花所取代,而这批小花大部分没有参加巴塞罗那奥运会。
她们挟积蓄六年的力量出现在七运会上,取得成绩的水平之高,令世界泳坛吃惊。随后,她们又在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上再战告捷。
而反观世界泳坛,由于去年的奥运会,各国选手都采用各种方法把自己的高峰调整出来。在今年,大多数运动员偃旗息鼓,潜心调整,在国际泳坛上形成了一个客观的“低潮年”。这样,在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上,出现了中国“高潮”战世界“低潮”的现象。
世界短池锦标赛的成绩向人们透露了中国游泳训练中的一些新动态,也露出了中国男子游泳开始走向世界的端倪,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从西班牙回到北京的当天下午,中国游泳队的大部分队员已经出现在训练场上。
副总教练周明说,过去那种一个大比赛后一定要有一段休息调整的观念,已经过时了。训练,就是最好的恢复——这是新近从中国游泳队听到的一个观点。为什么这批年轻运动员能在七运会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再度出现一个运动成绩的高峰?周明说,乐静宜从9月下旬,就已经进入了正常的冬训,包括力量训练和技术训练。
鲁永明说,戴国红除了国庆节放了四天假外,从9月下旬一直进行训练,到世界短池锦标赛前,水上训练量已达到50万米左右。
关于恢复和超量恢复,关于恢复和训练的关系,一直是得到中国游泳队高度重视的问题,这些年来,中国游泳队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成功,这也是他们的秘诀之一。
现在,他们在这个领域里又有了新的进步,而且在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而与中国女子项目中取得的好成绩相映生辉的,是胡滨在男子50米自由泳项目中获得的一枚银牌。
中国游泳队副总教练周明甚至说,这个突破的意义“不亚于1988年杨文意打破女子5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
之所以有这么高的评价,一方面是因为这是中国男运动员在真正的世界大赛上夺得的第一枚奖牌——虽然沈坚强曾经在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过金牌,但其比赛的水平毕竟不能与此相比。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还在于这块奖牌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的男子游泳项目也有可能向世界水平挑战。(附图片)
蛟龙击水张居生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