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羽坛寒冬五把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17
第11版(体育)
专栏:

  羽坛寒冬五把火
张平平
1993年,中国羽毛球队,进入10年来最寒冷季节:5月,在英国伯明翰的世界锦标赛中,靠侥幸仅获一枚女双金牌,差点儿吃了个大“鸭蛋”。这是自1983年首次参加这项大赛以来,成绩最差的一次;9月的世界杯赛,一金未得;12月的总决赛,我男单选手无一人有资格出席……
就在中国羽毛球面临着向何处去的关键时刻,有关部门和领导采取了果断措施,对中国羽毛球队教练班子进行了大换血,一批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执掌大权:副总教练李永波统帅全队,周金灿任副领队,李矛任男队主教练并主管男单训练,陈跃主管女单组,林诗铨主管男双组,田秉毅主管女双组。这一步尽管走得晚了点,但它毕竟为处在冷窖里的中国羽毛球带来了转机与希望。
新的教练班子上任伊始,便摆出了战斗者的姿态,点燃了熊熊大火,其火势直扑中国羽坛积存多年的那些弊端。
第一把火:狠抓队伍管理
作风不硬,是中国羽毛球队多年来存在的老问题,也是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外界评论:中国队员的作风,连香港、台湾队员都不如。
赛场作风差是表象,根子是平时队伍管理差。新教练班子第一把火便烧向队伍管理。他们更新管理观念,取消了原来的罚款制度,注重感情投资,提倡队员自我管理。他们规定早上7点出操和上下午训练课全队必须集合点名,如有队员迟到,便由主管教练去催,其余教练、队员列队等候,直到全队到齐才开始训练,所耽误的时间必须补足,哪怕误了吃饭。
第二把火:狠抓训练革新
这是中国羽毛球队重振雄风的必经之路。
过去,队员们每遭失利,都归结为体力不足,实际上根子在平时的训练方法陈旧,手段落后。
第一项改革是定期进行男女队合并训练,这有利于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提高全队的训练水平。
第二项改革是兼项训练,即单打队员兼双打,双打队员兼混双,并将所兼项目列入正课。这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体力不足的问题,而且还增加了每个队员在大赛中多夺奖牌的机会。
第三项改革是准备成立混双训练组。
第四项改革是加强科学检测手段,注重因材施教。他们每周对运动员进行血压、血色素、血乳酸等指标的测试,把每个队员每次的测试数据积累起来,作为制订训练计划的一项依据。
第五项改革是强调大运动量训练。
第三把火:引入竞争机制
过去,国家队进人与选拔参赛队员没有令人信服的标准,大多是凭教练的一句话。进了队就出不去,犹如进了“保险箱”,出国比赛不断,就是成绩不长。这种“死水”式的体制,使国家队队员失去进取心,也严重挫伤地方队的积极性。
新教练班子着手引入竞争机制。他们决定:在选拔国家队队员时,入选者必须在全国比赛中打出成绩,年龄不宜太小。国家队要定期调整,优胜劣汰,变“死水”为“活水”。
队员入队后,同样要具有竞争意识。他们准备以后只要有时间,有条件,每次大赛前都进行选拔赛,成绩列前者方有资格出国参赛。对每个队员每年参加的大小比赛所获成绩,实行累加,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标准。这就要求队员无论在训练还是在比赛中,都必须兢兢业业,否则将可能被淘汰出国家队。
有竞争,才能出人才,国家队才能保持最高水平。
第四把火:密切地方关系
为了充分鼓励地方队教练向国家队多输送高水平人才,新教练班子决定,队员入队两年内,他们仍执行国家体委的奖励办法;两年后,他们将拿出本属于自己的奖金奖励在大赛中夺得佳绩的队员所在地方队的教练。如果国家体委发给国家队的奖金不够支付,他们将用队里的队费补足。这个队员无论在国家队呆几年,只要出成绩,他们将年年照此办理。这一招在目前全国各级运动队中尚属首例。
为调动地方队队员的训练积极性,新教练班子决定,在以后参加国际大赛前的选拔赛中,地方队员只要在全国比赛中名列前茅均可参加选拔,表现出众者将代表国家队参赛。此外,地方队队员只要在全国比赛中有上佳成绩,都有进入国家队的机会。
第五把火:请“诸葛亮”
由于某些方面的原因,近几年来,中国羽毛球队与新闻界似乎存在一定程度的隔阂。
新教练班子认为,这对重振中国羽球雄风大为不利。要重塑中国羽毛球队的形象,离不开全国广大群众的关心,更离不开新闻界的宣传和帮助。于是,他们在12月10日,又做了一件中国羽毛球队自1972年组队以来从未做过的事:盛情邀请首都新闻记者当“诸葛亮”,为中国羽毛球队重振雄风献计献策。(附图片)
昨日的辉煌(新华社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