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阅读
  • 0回复

学校体育发新枝——记北京四中体育俱乐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17
第11版(体育)
专栏:

  学校体育发新枝
——记北京四中体育俱乐部
周晓芳
北京四中成立了体育俱乐部,它的龙头是游泳馆。本校许多学生和家长都是俱乐部的成员,附近学校的学生,包括幼儿园的孩子也被吸引到这块集教育、运动、娱乐于一体的新天地来。人们称赞,四中体育俱乐部是教育改革中的一朵新花。
据游泳馆负责人文复生和庄民文介绍:俱乐部是去年4月成立的,搞得比较成功的是游泳馆,每个月有150名学生参加训练,不少家长也陪同孩子一起游。学生中游得好的,马上作为苗子培养。这样既不影响功课,又发现培养苗子,发挥了普通中小学和体校两个优势。他们今年已在西城区游泳比赛中夺得好成绩,获5枚金牌。家长也高兴,同孩子一起到俱乐部游泳,大人也得到锻炼。
俱乐部请的教练大都是从运动队里退下来的老教练,他们兴趣浓、事业心强。国家级裁判袁稼骅每天到北海幼儿院接一名小孩游泳。他对孩子们关怀备至,经常给买饭,有时还买巧克力糖等补充热量,同家长关系极为密切。原北京队教练周景莉、八一队教练陆月仙等都培养过尖子运动员,现在她们在学校俱乐部里自己用余热育新苗,取得可喜的成绩。
教练队伍里还有一些是正在大专院校读书的原优秀运动员,他们结合自己成长的体会和经验,培养小选手。马世林教练就是他们中的突出代表。
四中的领导对俱乐部采取关心和支持的态度,使这个教育改革的新苗不断健康成长。现在俱乐部已由游泳、田径,扩展到篮球、乒乓球等。而且成功地举办了许多比赛,如全国青少年车辆模型比赛、中日青少年棒球赛、金帆杯足球、篮球赛等。每年有50余名学生参加田径训练,每周6次,已经为市、区重点中学输送了数批小运动员。俱乐部成立后,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原来的“豆芽菜”、小胖墩,逐渐减少,一个个身体结实,精力充足,学习成绩上升。俱乐部也为学校增加了收入。他们走的是以馆养馆之路,参加俱乐部的成员,每月要交纳一定的经费。这些经费一是作为游泳馆的水电费用,一是作为奖励游泳成绩突出的学生,另一部分是作为教练的补贴。
俱乐部还是培养新苗的基地,他们在一批批入会的学生中,进行选材,将好苗子选拔出来,集中单独训练,增加训练次数和强度,将来向优秀运动队输送。四中体育俱乐部还有许多新设想,他们决心大胆实践,结出更多的硕果。(附图片)
马世林教练(中)同小蛙在一起。庄民文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