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五厂”怎样夺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18
第2版(经济)
专栏:

石油化工企业是“宝贝”,因为它的产品俏,利税大,且有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在今年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公布的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排名榜上,锦西炼油化工总厂高居行业榜首。请看——
 “五厂”怎样夺魁
本报记者王彦田
锦西炼油化工总厂在我国的石油工业中过去叫石油五厂,同在辽宁的还有5个厂,分布在抚顺、大连、锦州等地。现在企业名字虽改了,但工人们仍亲切地叫“五厂”。说规模,锦西炼油化工总厂在全国炼油化工企业中不是最大的;但论历史,锦西炼油化工总厂却是“元老”之一,始建于1940年,1953年恢复生产,大庆出的第一列车原油就是在这儿炼的。这样一个老企业,面临技术改造重、人员负担重等诸多难题,可它却成了全行业综合经济效益的状元。
抓技改
锦西炼油化工总厂现在尽最大努力每年进厂400万吨原油,离企业的设计能力还差1/5。400万吨油怎么用?拿到经营自主权的锦西五厂,在经营上的头一个决策就是“粮少精做、粗粮细做”,做到少投入多产出。
“五厂”的产品有140多种,都好销,但利润率有差别。厂领导的精明就在这里面体现,灵活调整产品结构,什么最赚钱就生产什么。厂长刘宝林性格直爽,言语简洁:这样一个大厂,产品调整与不调整,每年收益至少要相差3000万元以上。
锦西炼化加工的原油中很大一部分是来自辽河油田的重质原油,加工难度大,出产品少。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对重油深加工、综合利用,这就是“粗粮细做”。1991年该厂投资数亿元建设的四套系列重油深加工装置,现在已经投入使用,效益可观。
产品调整要求技术改造;解决老企业遗留问题,也要求技术改造。在改革开放后企业逐渐走向市场的十年间,锦西五厂节省了其他开支,每年都集中3000万元以上的资金搞技术改造,先后建成投产了15套生产装置,完成了国家科研项目57项,累计获得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等成果2066项。
广经营
刘宝林厂长有句话很有气派:以后锦西炼油化工总厂没油炼了,企业也会保持今天的规模。这话虽说远了点,但反映了他在经营思想上的突破。
经营思想活反映在经营范围上。现在,锦西五厂的业务已不限于炼油,服务业、运输业、科技咨询、贸易等,都有相当规模的发展。“资金要投向有最大回报的地方,是一个企业转变经营机制的重要标志。”
经营思想活反映在经营方式上。因市场供需紧张,成品油的出厂价格和零售价格差别很大,高时每吨差价近千元。为减少中间环节流失,增加企业收入,锦西炼油化工总厂发展了产品终端销售,近几年已在从锦州到北京的干线国道上同地方联合开办了96家加油站,建立了较稳定的销售市场。
经营思想活反映在利用开放政策上。为了争取更宽松的政策环境,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培训和锻炼懂外向型经济的管理人才,也为了进一步拓宽出口渠道,锦西五厂积极开展“外交”活动,目前已办合资企业三家,还有三家在商谈中。
严管理
老企业总有点老传统。锦西炼油化工总厂老传统就是严加细。这种严细的管理和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管理有效的结合,就是锦西五厂的管理风格。早在1984年,锦西五厂就着手组建了计算机中心,实行计算机系统化管理。现在锦西五厂的主要设备装置是计算机控制,生产调度、财务管理、产品开发、信息处理及劳资、运销、检查、档案等均高度借用计算机。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特点是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稍有差错,就要发生灾害。锦西五厂管理者着意强调,“管理手段再先进,也是由人管的,事故往往出在疏松上,不严不行,不细不行。”锦西五厂严细管理的章程有厚厚一大本,并一条一条落实执行。如严:进厂大门,职工必须佩带企业标志,上到厂长书记无人可免,大门内不准吸烟。如细:记者在五厂看到,职工进厂着装统一化、上岗实行星级化、操作记录仿宋化、物资摆放定置化,标准制式的工艺管理揭示板、设备管理揭示板、平稳操作竞赛揭示板、质量竞赛揭示板等整齐有序地悬挂于操作室,有专人专门检查,一天一统计,十天一小结,当月必讲评。奖罚有据,职工服气,企业的劳动纪律和设备始终处在良好状态。
优秀的管理直接表现为效益。其一,保障了安全生产,减少了效益损失。石化企业的事故损失一次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上亿元。锦西五厂已连续7年安全生产无事故。其二,直接创造效益,五厂的主要装置“一套催化”,过去一年一维修,现在保持两年一维修,在全国创了纪录。据介绍,少一次维修节约维修费用近千万元,多创产值2700多万元。
 敢突破
企业要有长久的活力,就要不断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解除企业内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制约。“五厂”认准这条“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理论,用大力度的改革来加快企业的发展。
厂党委书记尹生是全国石油化工系统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厂长脾气上互补,工作上配合默契。他平时言语不多,但说话分量重:“厂党委要保障大企业在改革上敢于有大的突破。”
在特大型企业中,“五厂”领先完成了岗位技能工资制的改革,在企业内部实行了风险抵押承包和承包租赁制,完成了职工住房制度改革。而在一系列改革措施中,最有突破意义的是企业富余人员方面的改革。“五厂”目前已从全厂1.2万职工中调出和安置富余人员3000人,成立了90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既减轻了企业负担,又增加了职工收入。其举动幅度之大、操作之顺利,都在地方和行业传为美谈。
不断地进取,“五厂”的综合经济效益不断上升:1990年在石油加工行业排第三名,1991年进到第二名,1992年升为状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超过11万元,人均年创利税达到3.36万元,年上交国家利税4亿多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