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波谷大投入 波峰高产出 株洲汽车齿轮厂利税五年翻两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18
第2版(经济)
专栏:

  波谷大投入 波峰高产出
 株洲汽车齿轮厂利税五年翻两番
本报讯 记者江世杰报道:湖南株洲汽车齿轮厂今年的销售收入比去年增加了近1倍,明年市场情况更好——眼下签订的1994年合同的销售额已达3亿多元,又将比今年增长1倍。厂长何宗鉴告诉记者:这是实行“波谷投入,波峰产出”发展战略的必然结果。
株洲汽车齿轮厂的前身是湖南汽车修理厂,创办于1958年;1973年改为汽车齿轮厂后,一直为老式“解放”、“黄河”汽车生产齿轮。到1985年,年销售收入还不到2000万元,被人们戏称为“三不”(家底不增、产品不变、技术不高)厂。
何宗鉴被正式任命为厂长时,正好赶上了1985—1986年国民经济发展波谷期。对此,何宗鉴提出一种分析:经济发展都有其特定的运行周期,企业如果抓住时机,在经济波谷时进行有目的投入,就能在经济发展波峰到来时,迅速乘势而上。厂领导班子形成共识之后,在认真进行市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决定并实施了“波谷大投入”战略:1986年,上“斯太尔”重型汽车23种齿轮及分动箱、取力器总成的制造技术项目,投资3534万元;1987年,上中型客车、微型汽车变速箱生产线,投资2543万元;1989年,上螺旋伞状齿轮设备引进项目,共投资1354万元;在完成以上三大技改项目的同时,还完成了工艺改进、厂房改造、内部生产结构调整,购地180亩建成了新厂区。
春华秋实。大规模的投入,使株洲汽车齿轮厂的技术装备由50年代水平跃上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产品除为一汽、二汽、重汽集团配套外,还出口到号称“世界汽车王国”的美国本土。1993年与1988年相比,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都翻了两番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