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星火在这儿密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18
第2版(经济)
专栏:

  星火在这儿密集
本报记者 王学孝
11月27日,在天津南郊中塘乡政府大楼内又增加一块金光耀眼的大方匾牌,上面镌刻着“天津市大港区中塘国家星火科技密集区”,是由国家科委负责人亲手授予的。目前获此殊荣的,在全国万千乡镇中尚属首家。
中塘乡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60个项目中,有22项列入国家级和市级星火计划,已有13项分获国家和市的星火科技一、二、三等奖。这在全国亦属凤毛麟角。
盐碱荒滩上的中塘乡为啥能有这个成绩?因为“星火”在这儿密集。
70年代初,这个乡的大安村办起焊条厂,风光了一二年,因产品质量不过关滞销积压。有人从外面弄来著名焊条专家的一个配方,因没有懂技术的人,好配方并未变成好产品。村党支部书记杨绍武听说焊条专家从某大厂退休在家就住市里,他二话没说直奔王广仁家。
王广仁是我国焊条业界著名专家之一,退休后不乏高薪聘请者,他哪看得上这个村办小厂,“八抬大轿我也不去!”第一次,杨绍武连专家的人影也未见到,就回去了。转天,杨绍武又去请,他躲到卧室睡大觉,不理睬他们。但杨绍武也真能沉得住气,他耐心地在客厅等,1小时不到等2小时,来1次白来又来第2次、第3次……一连登门拜访了整整10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专家被感动了。
大安村把焊条专家当“神仙”似的请到了村。让他总管全厂的技术和产品质量,王广仁把更多的心血洒在焊条配方上。他参照国际名牌焊条设计了一个全新的焊条配方,这就是后来获部、市“双优”的产品——E4313电焊条。E4313电焊条取得美、英、德、法、日、挪威、中等七国船检机构的质量认证。我国焊条大企业获此认证的仅寥寥几家,而乡镇企业则是独此一家。
魏仕智曾是某大工具厂的技术科长,全国镟具协会的副秘书长,技术上是把好手。中塘村党支部书记张玉清几次登门拜请,他都顾虑重重,不肯“出山”。为解决他退休后的后顾之忧,张玉清先到银行为他存了一笔款,然后又去请他,并告诉他,不仅管你眼前,连你退休后的安置,我们都想到了。魏工的愁结烟消云散,来到中塘村,一心一意为村办企业献技出力做贡献。几年后,魏工退休了,和老伴搬进了中塘村新建住宅楼3居室单元里。
只有初中文化的张玉清吃尽文化浅的苦头。近几年,他从四面八方先后聘请来二十几个工程技术人员。五金橡胶制品、汽车配件,是中塘村的支柱产品,各厂的厂长均由有技术职称的行家担任。前不久,他投资17万元办起个可容纳上百个孩子的幼儿园,并诙谐地说:“咱也来个从娃娃抓起。”
中塘村确实抓出了成效,乡里第一个农民出身的工程师就出在中塘村,名叫贾秉尧。他读过高中和专科,又有实践经验。前年,他同其弟一起共同研究生产的氯磺化聚乙烯胶管,是填补国内空白的项目。最近,村里又派他赴香港学习企业管理。
科技“真佛”家家拜,已成中塘乡农民致富的万灵法宝,也是科技星火在这30平方公里盐碱滩上得以燎原的捷径。现任大港区常委、管科技的副区长陈玉贵,在中塘乡任党委书记近10年。是他最先把两位高级工程师李书球、胡星从市里一个大铝合金厂请到乡里来;两位高工又带来几位工程师,是他们在短短几年间把个乡办铝制品小厂,用科技的力量拓展到年产上亿元的大型铝合金型材企业。这家企业生产的铝合金门窗,向天津内贸大厦投标,战胜几家国有大企业,独占鳌头,一举中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