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以柔克刚——记天津机床电器总厂厂长张金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5-13
第1版(要闻)
专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家

  以柔克刚
  ——记天津机床电器总厂厂长张金生
本报记者 肖荻
“厂长,低碳钢材缺货,下月排产困难!”
“厂长,又有两个科室干部要去乡镇企业。”
“厂长,客户要一种新产品,不能过月!”
…………
新事、难事、急事兜头压来,简直是刻不容缓。听到这一连串问题的天津机床电器总厂厂长兼党委书记张金生只是调侃地一笑:
“瞧吧,五年前广州、深圳的台风刮过来了。”
他面对市场经济逐步深化后在人、财、物,供、产、销上不请自来的种种挑战,处变不惊,似乎是胸有成竹。
果然,没过几天,前面那些急如星火的难题已经迎刃而解。
“现在得因势利导,让人人有市场经济意识”,张金生想到。
56岁的张金生好琢磨事儿。他琢磨市场,琢磨改革,琢磨从总工到传达室老头儿的心态。作为国家重点骨干企业、又是天津市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试点之一,为了动员全体干部职工都来面向市场,将自己的价值取向和市场经济密切联系起来,他在去年推行劳动、用工、人事制度改革时想到:职工群众既是改革的主力军,又是改革的受冲击者,化解“三铁”不能硬砍硬砸,而要以柔克刚。这里,关键的问题在于全厂上下对贴紧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取得共识。于是,厂里根据经验评估和科学测评,打破传统的“标准工资”,确定一套“上岗靠竞争、收入靠贡献”,向生产、经销、科技人员三个倾斜的改革细则。对此既不冒然付诸实施,也不单是请职代会举手通过,而是实实在在地召开了19次不同类型人员的座谈,请大家说尽心里话。于是,成熟一个,出台一个,使全厂在观念、机制和干劲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代替脱离市场实际的“标准工资”,是一线增、二线平、三线减的厂内工资,拉大差距,使一线工人最高收入每月达到700元,最低的200元。同时,不降低任何人的工资,包括传达室人员也略有增长,年老体弱的则在工龄工资上得到适当补贴。工人们反映:这一来,真正是治懒不治老。在大幅度分配制度改革中,没有一个上访告状的。相反,精壮劳动力自愿向苦、累、脏、难岗位上流动。
“工厂怎么就不能出万元户?只要贡献突出,照样可以重奖!”张金生已经不只一次感受到两个咄咄逼人的新问题:“回扣”、“乡镇企业高薪聘请”。他认为,在目前的新形势下,这是市场经济竞争激化的必然反映,也正是推动国有企业加速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动力。对此无须惊慌,但要新事新办。压力从哪里袭来,也要在哪里化解,他昭告全厂,凡是在技、销、产、供、管中对厂里有特殊贡献的均给以重奖。对回扣,一要报告厂长,二要比例适当。这两条把人们进一步引向市场和竞争。一项用铝青铜代替锡磷青铜的建议为厂里节约70多万元。一项环氧树脂热浇工艺改冷浇的成功试验节电上万千瓦时。厂里资金紧张,职工迅速集资48万元……全厂意气风发,形成一个风雨同舟的利益共同体。
后方稳如泰山。张金生甩开步子开拓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使单一为机械行业配套的电磁离合器发展到能为航天、航空、冶金、造船、汽车、轻工、纺织等自动化配套的多行业服务领域,产品增加到203个品种,并在出口创汇上实现零的突破。向独联体出口的2140套产品,工人轻拿轻放,连一道划印都没有出现,外商很快递上更大批量的订货单。
天道酬勤。张金生钟情市场,市场也回报了他。1992年全厂销售收入3000万元,比上年增加48.5%,实现利润371万元,比上年增加12.8%。主产品销售面占全国65%。(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