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筑巢”为“引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5-13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漫笔

  “筑巢”为“引凤”
  大江
近年来,各地都在搞经济技术开发区,忙着划地皮、砌围墙,修马路、盖房子,“筑巢引凤”。“凤”是什么?
有人认为是腰缠万贯的投资者。全国优秀青年企业家夏朝嘉克服困难,独家引进蔬果脆片的事实,使人感到,“凤”是“项目”——高起点、高档次、高科技、高水平而且市场销路大、生产规模大的技术或产品。现在许多开发区最急缺的不是土地,不是资金,不是优惠政策,而是着急没有吸引来好的项目。越来越多的人看清楚了,搞开发区,项目是关键,核心是技术,最终要出好产品。如果不是这样,那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巢”筑好了,“凤”却不见踪影,只好空“巢”待“凤”;二是降格以求,以“鸡”代“凤”。而这,都违背了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初衷。
怎样衡量一个项目的优劣?夏朝嘉的经验是要看“高”、“多”、“广”三条。高起点、高档次、高科技、高水平是必需的,否则,就走不出“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盘陀路”。但是,市场狭小、难以大批量生产的“阳春白雪”产品,又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利润最大化原则”的。所以,判断一个项目的好赖,要综合地看,首先要技术先进、成熟、适用;其次要原材料丰富、充足;再次要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哪怕是潜在市场)。如果这三条都占上了,产品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自然都低不了。当初,夏朝嘉获知蔬果脆片项目时兴奋得一晚上没有睡觉,就是因为这三条优势都被他琢磨出来。
好项目看准了就要“咬”定不放,这是蔬果脆片能够成功引进的主要原因。他们只用4个月时间就签订了合资办厂的合同,并得到省里各有关部门的一致认可。如果当时慢慢吞吞、抓而不紧,大好机遇有可能失之交臂。好的机遇并不是很多,如何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这是企业经营者和领导干部适应市场经济应有的硬功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