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何家铭带领职工艰苦创业南京农用车制造厂连续8年翻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5-18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何家铭带领职工艰苦创业
南京农用车制造厂连续8年翻番
本报讯江苏省南京农用车制造厂厂长、全国星火优秀企业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何家铭,坚持带领全厂职工艰苦创业,使原来濒临倒闭的工厂成为连续8年翻番的全国重点企业,最近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赞扬。
14年前,何家铭受命于危难之际,接管了连年亏损、濒临倒闭的南京市溧水县农机修配厂后,就脚踏实地地与全厂职工一道艰苦创业打翻身仗。在两三年内就开发了20多个新产品。到1984年,全厂不仅扭亏为盈,而且还向国家上交利税几十万元。
为了使艰苦创业获得新的更大的成就,1983年何家铭率调查组赴云、贵、川等7个省的几百个农村集镇进行调查,了解到传统的手推车、毛驴车、马车已经不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毅然决定把农机修配厂改成农用车制造厂,生产三轮农用机动车。他与科技人员在没有现成图纸和技术资料的情况下,多次拆卸吉普汽车和拖拉机的各个部件,经过40多个日日夜夜的连续奋战,先后画了近千张草图,终于研制成既可在平原飞驰,也可在丘陵行驶,既可运输,也可载人赶集的多用途三轮农用机动车。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农民竞相购买这种车。1992年,该厂生产农用车近13万辆,比1984年增长1800倍;年产值比1984年增长近850倍,被列为全国生产农用车的4家重点定点企业之一。
这个厂连续8年翻番后,家底雄厚了,资金增多了,工厂完全有实力给本厂工人分发多倍的工资和奖金。但是,何家铭坚持略高于当地企业工资和奖金的分配原则,把更多的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对此,部分职工想不通。何家铭发动全厂各个部门和各级领导做思想工作,使大家明白两层道理:一是国情要求我们继续艰苦创业。我国年人均收入不到400美元,还有几千万农民仍在温饱线上,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处在艰巨的创业时期;二是厂情需要我们继续艰苦创业。南京农用车厂的年人均收入虽已达到700美元,但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差距甚大,农用车的技术性能还急需改进,还需扩大再生产。
全厂职工明确了肩负的重任之后,进一步激发了艰苦创业的热情。为了扩建生产农用车车间,3000多名职工在厂区左侧的100米高的荒山上艰苦奋战100多天,劈掉了这座山头,扩建了4万平方米的新厂房,进行了20多个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改进了100多项产品结构,开发了4个型号13个系列的农用车。
(王友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