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遮羞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5-21
第8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遮羞墙”
陈汉忠谷叶
某市创建卫生城市到了关键时刻,上级检查团即将到达,有关部门使出杀手锏,谁管的部位出了毛病,就摘谁的“乌纱帽”。“军令状”是立了,街上的树叶、垃圾可以加班加点扫掉,可一条条黑如墨、臭如腐的“龙须沟”,依然横躺在城市的前胸后背,无疑这些不堪入目的河汊的存在,将严重威胁着卫生城创建的希望。于是聪明人想出了不笨的办法,一夜之间所有的河汊头,都立起了数米高的围墙,从此走在大街上的人们可不再为视觉的污染而抱怨,或许检查团会因此给这个城市以高分,但将长久居住在这堵围墙后面的芸芸众生,除了继续享用这天然臭气之外,则又多一块使人心烦的障眼牌,这就怪不得群众要戏谑地称这“围墙”是块“遮羞墙”“保官墙”了。
创建卫生城市,对于优化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培养良好的民俗民风,形成新时代的城市文化,促进对外开放,无疑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这自然是所有的城市居民举双手拥护的幸事。现在全国每个城市都在全民动员,搞好卫生,的确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气象。某市在短短的时间内,平了十多条臭河沟,铺了几十公里长的方砖路面,清除了100多处卫生死角,依法拆除了违章搭建的棚摊点50多座,成绩可谓不小。但是,我们是唯物主义者,面对当前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宜的状况,要想在一夜之间,把过去遗留下来的脏、乱、差一把子扫地出门,赶出城市去,也是不现实的。
卫生城的创建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它本身应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有长远规划、近期计划和目标,需要全民动手,常抓不懈。一条臭水河是与城市排水系统、城市生活垃圾清运,工厂工业废水排放,外围河道疏浚,人工管理等环节紧密联系,哪个环节不治理都不行,如果我们不在全民卫生意识宣传提高上下功夫,不在综合治理上下任务,不在检查落实上动真格的,单凭一时应付上面的检查和创建卫生城的良好愿望,层层订下“军令状”,很有可能导致臭河没治理好,却在政府与群众之间多了道隔心墙。这实在有点得不偿失了。
其实,臭水沟虽然有碍观瞻,但能让大家看得见,认清其危害,继而群起治之。反之,用围墙隔开了,眼不见为净,用遮丑法获奖牌,难免不让人家发生联想,创建卫生城市如此,那么搞经济工作呢?现在有的企业虚盈实亏,有的地方经济滑坡,却经验到处飞,实绩不大、名声不小,这是否凭一道无形的遮羞墙呢?
面对改革开放的严峻现实,不能再把时间、精力、财力耗在围筑那些有害无益的形形色色的墙上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