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企业家与专家学者聚会首钢共商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大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5-23
第4版(要闻)
专栏:

  企业家与专家学者聚会首钢
共商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大计
本报北京5月22日讯记者江世杰报道:“实践经验一再证明,国有大中型企业之所以缺少活力,归根到底,是沿袭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把企业卡得太紧,把企业的钱收得太多的结果。”这是今天闭幕的“纪念小平同志视察首钢一周年,小平同志搞活大中型企业思想研讨会”达成的共识。
邓小平同志去年春天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之后不久,又于5月22日视察了首钢并作了重要讲话。他说:现在就是要解决把大中企业搞活这个问题呀!要全面动起来才行啊!你不搞活,社会主义的优势在哪里?他针对企业机动财力太少、自主权比较小的问题,深刻地指出:真正的毛病就在这里,或者说主要毛病在这里。要真正给企业权力,不能走卡紧的路,要走给下面放松的路;对企业不要收得太苦,还是“放水养鱼”好!这次由中国工业经济协会、中国企业管理协会、经济日报社、首钢总公司联合召开的研讨会,就是为了学习小平同志的“两放”方针,交流实施“两放”方针的典型经验,推动《条例》的贯彻落实。
与会同志指出:从1984年党中央提出增强全民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活力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以来,我国企业改革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步。综观上海等一些搞得比较好的地方,其共同特点就是坚持对企业放松和放水养鱼的方针,结果“蛋糕”越做越大,企业活力越来越强。但是,从大多数国有企业来看,情况仍然很不乐观。《企业法》和《条例》赋予企业的自主权,真正落实的还不多;企业用于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自主钱”很少,仅够“养家糊口”。大家认为,落实企业自主权和自主钱的根本出路,还在于深化计划、投资、财政、金融、外贸体制的改革。就企业改革本身来说,应该继续坚持和完善承包制。其他的一些形式,如合资经营、试行股份制,虽对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利用外资、吸收国内闲散资金有积极作用,但毕竟适应范围较小,还不能大面积推广。现在各地一些企业在搞投入产出总承包,效果不错,应该鼓励他们进一步搞好。与会同志还认为,深化企业改革还必须理顺产权关系。
在会上发言的有吕东、安志文、康永和、陈清泰,以及出席会议的近30家企业、部分省市经济管理部门的代表和一些知名学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