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牧民的贴心人——新疆军区卡昝河边防站爱民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19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牧民的贴心人
——新疆军区卡昝河边防站爱民纪实
新华社记者 胥金章 新华社通讯员 邱明全
严冬,祖国西北边陲阿尔套山深处冰封雪冻,寒气袭人,但当记者来到这里采访,所见处处呈现出军民、民族团结的热气腾腾景象。
大山深处方圆百多平方公里的草场上,每年夏冬两季吸引着数千名哈萨克、蒙古、维吾尔、回等兄弟民族的牧民,带家携口来这里游牧、生活。驻守在这里的新疆军区某团卡昝河边防站官兵三十年如一日,与各族牧民和睦相处,亲如家人。牧民有事就找边防站,边防站全心全意为牧民排忧解难。牧民们称与之心连心的边防站为贴心人。
牧民需要办的事一定办好
牧区三面环山,地处边境,没有一处商店,牧民需要东西,得翻山过河跋涉几十公里到温泉县城购买。过去,边防站官兵出差,总要替牧民们捎回一大堆必需品。1983年,站里腾出两间营房,正式办起了专为牧民服务的小商店。商店里有一本“预购物品登记簿”,牧民需要什么,开个清单就行,站里及时组织货源,还利用战士外出巡逻机会送货上门。
一次,寒流骤降,牧场上连续半个多月风雪怒号。很多牧民贮存的煤油、牲畜食用的盐巴用光了,边防站“商店”的货也售完了。牧民们不光晚上靠燃烧牛粪照明,更急人的是大批牲畜缺盐日渐消瘦。边防站向团里紧急求援,筹集到500多公斤盐、100多公斤煤油,派出三支送货队,挨家挨户送到牧民家里。蒙古族牧民叶登巴依老人拉着送货的干部、战士的手说:“过去碰到这种情况,我们只能听天由命。今天,是你们送来了光明,救了牲畜,我们遇难不愁了。”
“少年牧羊走四方,老年牧羊酒伴粮,月出日落多少代,均因贫困加文盲。”这是过去草场牧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蒙古族牧民三台一家三代没文化。一天,他找到边防站指导员宁和洲说:“改革开放,我们收入多了,不愁吃不愁穿,只愁孩子没处上学,求求解放军‘救救’我们的孩子!”听着这席话,宁和洲眼里涌出了泪水。他对站里的干部说,这事再难,咱们也得办。
1984年夏天,一所牧民小学在边防站的营房里诞生了。宁和洲任校长,几名文化较高的民族战士当教员,第一期招收了35名学生。
牧民小学办了10年,共有近300名学生入校学习,后来有数十人升入了县中学。地方教育部门的同志称赞边防站办了一件本该归他们办的大好事。
边防站办的好事何止这些。从修桥铺路,到宣传科学养殖知识、传递商品信息,甚至连照彩照、看电影、理发、加工服装等小事,边防站也帮助解决。牧民说,这一桩桩、一件件好事,像草原上鲜花数也数不清。
危难时刻帮牧民
在高海拔、气候多变的卡昝河牧区,灾害险情时常都可遇到。危急时刻,边防站官兵总是挺身而出,仅近几年就参加抢险救灾数十次,为牧民们挽回大量损失。
一天,蒙古族牧民巴特尔赶着400多只羊在一个沟口放牧。突然,风雪呼啸,3米外看不清东西,羊群被吹得四散,有的被埋在雪下。边防站闻讯,当即派出30多人赶来营救。山高路滑,官兵们将背包带连接起来捆在各人的腰上,手拉手顶着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朝着出事的沟口前进。大家肩扛、怀抱,将一只只羊转移到安全地带,把30多只冻伤的羊运回边防站温室抢救。羊群保住了,站长肖玉杰和三名战士却受了伤。
每年8月17日这天,总有一批批牧民来到卡昝河边,大把大把地往河中抛撒鲜花,悼念一位为抢救牧民后代而献身的年轻战士。
这位年轻战士是边防站第七任卫生员高继友。1974年8月16日晚上,高继友正在病中,蒙古族牧民依登巴巴赶来敲门求医。看到对方焦急的神色,高继友二话没说,立即骑马出发。到了依登巴巴家,只见他6岁的儿子上吐下泻,昏迷不醒。高继友诊断是患中毒性痢疾,赶忙打针、用药,直忙到第二天凌晨。孩子脱离了险情,但此时的高继友已极度疲惫,当他骑马返回时,马在河上失了前蹄,把他摔到河里,滔滔激流吞没了这位年轻战士的生命。
边防站的历任军医和卫生员,都像高继友那样以救死扶伤为己任,每人都有一串救治患重病牧民的感人故事。
让文明繁荣之花开遍边疆
牧场牛羊成群,生产发展,牧民和睦相处,繁荣祥和。当记者与牧民谈起这些变化时,牧民们无不称赞边防站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功劳。
逐水草而居的牧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摩擦,有的还有一些落后的意识。但他们信得过边防站,经常请官兵出面调解。
蒙古族姑娘达玛和小伙子达瓦加甫自由恋爱,感情笃深。但当他们提出结婚时,达玛家按照传统习俗,非让达瓦加甫拿出大笔彩礼不可。达瓦加甫拿不出,便与达玛“私奔”了。达玛一家气愤不过,纠集十几个族人要找达瓦加甫家算帐。边防站得知后,立即飞马赶到达玛家,苦口婆心地劝解,引导他们弃旧俗,树新风。又派人把两位年轻人找回,向老人认了错。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一场家族械斗事件消灭在萌芽之中,两个有情人终成眷属。
边防站还因势利导,组织牧民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新风。
牧场开始实行承包责任制时,牧工沙力克思想不通,一气之下准备赶羊群离开草场。边防站干部、战士得到消息,来到沙力克的毡房与他促膝谈心,讲解党的方针、政策。沙力克消除了顾虑,承包了400只活畜,第二年收入达万元。打那以后,边防站更加注意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站里派出的宣传小组活跃在牧区,宣传改革开放政策,讲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让居住在这偏远地区的牧民,对草原之外的多彩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边防站官兵与各族牧民紧密团结,维护了边境安宁。他们的出色工作,赢得了赞誉。
近10年来,边防站先后9次被兰州军区、新疆军区、新疆人民政府评为拥政爱民、民族团结和学雷锋先进集体。今年6月,他们又被国家民委、共青团中央树为“全国各族青年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