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抓好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两大主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5-26
第5版(经济专页)
专栏:

  抓好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两大主题
刘志澄
去秋今春,国务院发布了两个决定,一是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一是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决定。这两个决定提出了我国90年代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两大主题。也就是说,通过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把农业推向市场,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实现小康提供量多质优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就业容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购买力,并为工业品开拓广阔的农村市场和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积累资金,进而加速农村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在我国的兴起不是偶然的,它反映了我国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农村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必然趋势。其依据有三:(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正处于转型阶段,即由温饱向小康转变。人民生活从温饱到小康,一个极其重要的变化,是人民的吃、穿、住、行都要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食物消费和膳食质量要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二)我国农村经济正处于转型阶段,即由自给自足、半自给自足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与产品经济时代不同,商品经济时期产品是买方市场,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产品不适销对路也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效益。(三)我国农业正处于转型阶段,即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如果继续沿着传统的、单一重数量轻质量的、不顾市场需求和农民比较利益的老路走下去,农业永远跳不出低效益的“穷圈”。所以高产是国情决定的,优质是市场决定的,高效是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决定的。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和人民的食物消费结构都处于转型时期。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可塑性很强的历史机遇,从战略高度重视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建设,采取对策不断推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一要依靠科技进步,主攻提高单产和改进产品质量,使数量上台阶,质量上水平,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二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三要组建以农业为依托,以企业为龙头,以商业为纽带的贸工农、产供销相结合的生产经营综合实体,把分散的农户经营纳入社会化的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之中,使产品有批量、有质量、有规格,从而有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家基本没有投资的情况下,乡镇企业已发展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的主体,成为农村经济的大头和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受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经济技术等客观条件和思想观念转变程度的主观条件的影响,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呈现明显的区域不平衡发展特征。今后如不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的乡镇企业,势必严重影响我国农村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90年代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性10年。东部发达地区的乡镇企业能否充分利用资金、人才、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确保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能否充分利用资源和劳动力丰富的优势,拓宽经济发展的空间,选准产业发展方向,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使农村经济迅速起飞,对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至关重要。
鉴于中西部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更需要为这些地区的乡镇企业提供和创造有利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要在组织形式上,放手发展个体、私营和股份合作制企业,让他们竞相发展,平等竞争;要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走上开发乡镇企业的主战场,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走集中连片发展的路子。 (作者为原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