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店铺萎缩 杞人忧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2-19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店铺萎缩 杞人忧书
据了解,整座羊城新华书店的营业总面积加起来只相当于一幢东山百货大楼。东山区17.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举目能见的只有一家1951年租建的小书店和正要画上休止符的统一书店。荔湾区和海珠区的新华书店都是墙上出现裂缝的危房,二楼根本不敢放书……如今,原北京路外文书店面积已缩了1/2,变成半文半商,据知情人士透露,已有精明客商向北京路最大的新华书店二楼(即文艺书店)频频发动攻势;北京路儿童书店的一半也被隔开停业装修,是否也步外文书店后尘,不久将见分晓。
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今年5月份的一次民意调查表明,认为广州新华书店网点仍不够的市民占68%,而目前新华书店的面积非但不见加大反而呈萎缩趋势,甚至有被吞并危机。
赞同书店“下海”经商者认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之下,书店除了“下海”之外别无选择。因为有关部门对书店的扶持日益显得软弱无力,书店已不再“特殊”,根本无法与其他获利颇丰的商店抗衡,书店经营者就算苦心支撑也无力回天。广州某书店负责人坦率地对记者说,“其实,我们的苦衷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呢?几十号人,同样要吃饭穿衣,养家糊口,按目前这种状况,我们所经营的都是来路正当的书,获利自然不比专营通俗和低俗书刊的一些书摊,更无法同其它诸如时装店、化妆品商店及其他商场相比,我们获利甚微,如果死死守住书店不放,无异‘守死’。如果我们腾出一部分空间来经营其他商品,就等于给自己多找条活路。”
反对书店“下海”者则认为,书店是一个城市文明的窗口,书店经营者应无条件地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虽然经济效益微薄,但社会非常需要,如果一任商潮吞没,整座城市以至整个社会都会变成什么样呀!部分市场经济学者认为,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国营新华书店,面对突起的市场经济大潮,难免显得举足无措,当务之急是转轨变型,拓阔生存空间以免被淘汰出局。
中山大学黄天骥教授说,一个文明的城市,书店绝不能变成一个“四不像”的东西,否则是与书店经营者的初衷相悖的。他认为,政府部门应大力扶持,出版、税务、房管等各有关部门也应采取积极的倾斜政策。
 (1993年第388期《现代人报》黎梦宇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