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当前的经济工作(1993年4月1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6-02
第1版(要闻)
专栏:

  当前的经济工作
(1993年4月1日)
江泽民
正确把握形势,抓住机遇,扎实工作,保持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当前,国内形势和国际环境为加快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经过14年的改革,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今后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去年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十四大的召开,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改革和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从国际上看,尽管遇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仍然有利于我们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对于这样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大家的认识是一致的。正如小平同志今年春节在上海指出的:“对于中国来说,大发展的机遇并不多。”我们在形势和机遇问题上,应当有这样的态度:要有时代的紧迫感,抓住机遇;要有历史的责任感,珍惜机遇;要有科学的态度,用好机遇。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必须从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小平同志指出:“走一步回头看一下是必要的,要注意稳妥,避免损失,特别要避免大的损失。”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有高度的热情,同时要有求实的精神。我们要注意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特别是要注意汲取历史上造成几次较大经济波折的经验教训,善于掌握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力求在经济建设上,既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又争取有一个较为合理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实现速度和效益的同步增长;既坚持微观放开搞活,又加强宏观调控,实现总量的基本平衡;既抓好沿海地区和重点行业的发展,又考虑到中西部地区和其他行业的发展。总之,就是要做到既加快发展,尽力而为,又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在发展速度上,中央一再强调,不搞一刀切。经济发展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有条件的能搞多快就搞多快,暂时没有条件加快发展的不要勉强。只要我们思想上认识到了,工作上努力了,就有可能及早解决经济发展中处于萌芽状态的问题。虽然小的波动不可避免,但大的起伏是可以避免的。中央提出防止经济过热,就是为了提醒大家注意稳妥,避免大的起伏,避免大的损失,把经济发展的好势头保持下去。这才是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小平同志几次重要谈话的应有态度。
认真抓好几项重点工作,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今年是很关键的一年。今年的工作做好了,不但可以继续保持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好势头,而且可以为明年、后年的持续发展创造好的条件。党中央、国务院对今年的经济工作已作了全面安排,现就几项重点工作再强调一下。
第一,坚决认真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农业的政策措施,力争今年农业有个好收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这个“基础”的主体是农民。因此,发展农业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所以能够发生巨大变化,靠的就是这一条。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的形势是好的。党的十四大以来,不到半年时间,中央对农业和农村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目的就是要切实加强对农业的领导,保护农民利益,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现在的问题是,受到农民普遍欢迎的政策和措施,在不少地方和部门还没有完全落实。因此,必须再一次强调,在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形势下,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能削弱,要作为最根本的产业,优先安排发展。对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生产积极性,不能损害、挫伤,一定要采取坚决措施,切实加以保护。当务之急,就是要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把春耕生产抓紧抓好,为夺取今年农业的好收成打好基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最近中央关于加强农业的政策和措施认真落实到基层。一是要坚决停止超出国家规定以外的一切集资、摊派和收费。二是要把今年农业生产尤其是春耕生产所需的资金、物资及时供应到位,今年不准再出现打“白条”的问题。三是要珍惜和保护耕地,坚决制止乱占耕地和弃山撂荒的现象。四是要在调整农业结构的过程中,保证粮食、棉花、油料等大宗农作物生产的基本稳定,及早做好防治病虫害和抗御旱涝灾害的准备。五是中央有关部门和省区市的领导同志特别是主管农业的领导同志,要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和农民共商发展农村经济的办法。
第二,加强宏观调控,实现经济总量基本平衡和结构趋向合理。
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合理,是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从当前看,要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今年除了计划内的重点建设项目外,要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对在建项目要排一排队,根据财力、物力的可能,确保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重点项目的建设,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市场体系发育不完备、企业经营机制尚未完全转换、企业集团成长不充分的情况下,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一时还难以完全奏效。因此,我们要在重视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的同时,适当运用行政手段。要集中财力、物力,保证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的建设,缓解“瓶颈”制约。目前,在投资审批权限下放,而投资主体的风险机制和责任机制又尚未健全,宏观调控力度不够的情况下,过去那种投资规模过大而结构又不合理的情况更容易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各级领导对投资决策的责任制。对消费基金增长过快、国民收入分配过多地向个人倾斜,以及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要严格税收征管,把该收的税坚决收上来,调节收入分配,缓解分配不公的矛盾。要严格控制集团消费的过快增长,继续提倡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反对讲排场、摆阔气、用公款请客送礼、大吃大喝的铺张浪费行为。
今年要保持好的发展势头,关键是控制好货币和信贷两个闸门,以保持经济全局的稳定。银行在这方面负有重要责任。要严格管理银行同业拆借,堵住绕过信贷规模扩大贷款、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的漏洞,把全社会的信用规模控制住。
第三,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解决深层次经济问题的出路在于改革,在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前在投资、金融、财政、税收以及社会保险体制等方面还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还存在不少问题。我们一定要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推进改革,依靠改革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当前,要着重抓好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要继续贯彻落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的有效形式,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二是改革投资体制,建立投资主体责权利相统一的自我约束机制和风险责任,按照产业政策调整投资结构,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切实管住管好投资规模。三是改革金融体制。要确立强有力的中央银行调控体系。逐步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体系,形成金融机构的风险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四是改革财税体制,理顺国家、集体、个人之间,以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配关系,以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要抓紧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加强和改进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我们现在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做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经济建设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党的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紧紧扭住经济建设毫不放松。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领导经济工作的经验,切实加强和改进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当前,在经济、社会、政治以及在处理国际关系中,有许多涉及全局的大问题。每个担负领导工作的同志,都要胸怀全局,自觉地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摆到全国的大局之中。在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不一致时,要服从大局,做好工作。要善于把中央精神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确定经济发展的思路和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必须采取的重大措施。要注意把握经济运行的总体趋势,重在议大事、抓大事。要注重研究和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当前,应着重注意这样三个问题。一是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廉政建设。对经济生活中发生的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的现象,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制止。抓紧制定有关法律规章,建立有效的廉政监督机制。二是在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如何解决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和个人贫富悬殊的问题。正常的差距有利于激励竞争,调动积极性。但差距过大,长期得不到解决,就有可能影响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稳定。我们的政策是,承认发展中的不平衡性,不能鼓励懒汉思想,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要加强政策调节,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共同富裕。三是在保持经济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如何对待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问题。我们必须处理好价格、汇率和利率的问题,保持币值的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
(原载香港《紫荆》杂志1993年6月号)
(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