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修建中的兰新铁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7-25
第2版()
专栏:

修建中的兰新铁路
洪流
沿着万里长城,跨过天险的黄河;东起兰州,西至酒泉;在长达七百多公里的线路上,数万名铁路员工和民工正响应毛主席“继续努力修筑兰新路”的号召,向拔海三千公尺的乌鞘岭、宽达六公里的黑河河滩、百里无人烟的草地和戈壁进军。他们正为新中国修筑第一条通过藏族自治区的铁路。
在正在建筑中的兰新铁路兰肃段工程上,人们和一切难以想像的困难作斗争。
在天险的黄河上能否按计划修建成便桥是黄河以西施工任务能否完成的关键。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第三工程队的英勇的工人们去年十月上旬冒零下十度到二十度的严寒,赤着身子窜在湍急的黄河水流里和冰块搏斗。那时,黄河的水流很急,冰块又很锋利,一不小心,那随急流冲下来的冰块会把工人击沉的。但英雄们建设祖国的热忱战胜了寒冷,潜水工们经常在水里坚持三个钟头以上的工作。有一次,两块巨大的冰块把一个潜水工的身子紧紧夹住了,他的身子像刀割似的疼痛,但他想到在朝鲜战场上黄继光英雄为保卫美丽的祖国的建设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时,他就觉得增加了力量,一咬牙,用双手把前面一块大冰块推开,一窜身,又躲开了后面那块冰块。当他从水里上来的时候,铜帽子里已积满了冰渣,手套变成了冰块,双手冻成紫红色,但他说:“冰块吃不掉我,反叫我把它乖乖地打发走了!”另一次,在做桥墩下沉箱前,工人田树林、徐家富等七人在河上架钢丝绳时,因水流太急,船被冲翻了,七个人被水冲走了一公里多远,他们被当地老乡救起后,又赶忙换了干衣服继续工作。领导同志说:“该憩一憩呀!”徐家富说:“休息个啥?一干活就不冷了,赶快修好大桥,好让修路的机器材料运过去呀!”那些拉铅丝的工人们,坐着滑板,在高高的半天空的天线上滑来滑去,手累了,把胳膊靠在铁丝上,略休息一会又继续工作。员工们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刘兆祥建议把桥中线往北移八公尺,减少一个沉箱,一孔钢梁,节省五千万元;架设第一根拦河绳时费时七天,后来工人们想出把铁环套在铅丝绳上,由河西边对拉,就一天完成两根,工作效率提高了十三倍。这样,在今年一月上旬,英雄们就把桥墩修好,二月十二日开始架桥,很快就把桥梁架好,一列一列的载着推土机、枕木、钢轨、吊车的运料列车从这座黄河便桥上经过,往河西工地上运去。
在乌鞘岭下,傍着终年积雪的大山,经过黄河便桥运来的几十部推土机隆隆地开动着。获得运转红旗的工人郭庆福连续四百小时未出故障。技术熟练的熊光华小队长带领全小队推土机驾驶员拖挂铲运机,他的爱人女推土机手胡友梅和他一样地在风雪里驾驶着巨大的推土机。机群的马达声吸引着赶着骆驼群的附近的藏民,他们骑在骆驼的高脊背上微笑地看着新中国机械筑路的壮景。
在世界著名风库黑河河滩上,黑风刮起来,对面看不见人影,钻探工人就在“飞砂走石”的沙滩上坚持工作。工人王福元等想出几种新的方法维护了坑壁,不使塌陷,使工作提前半月完成,工作效率提高一倍。这些英雄们的豪语是:“万里长城不算长,新修铁路比它长,推开黄河里的冰,铲开乌鞘岭上的雪,冒着大风砂,把修建铁路的红旗插在祖国西北边疆上!”
兰新铁路的修筑,得到西北广大人民,尤其是沿线少数民族弟兄的热烈支援。在乌鞘岭陈家沟工地,藏民藏云海带领着妻女到工地慰问测量人员。陈家沟各村藏民纷纷送麦草、鸡蛋慰问正在乌鞘岭上开筑九百多公尺长的隧道的工人们。天祝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干部抓喜才郎跑到乌鞘岭最高峰上慰问安远号钻机工人。酒泉县祁明区的藏族干部,听到铁路测量人员来到酒泉的消息,兴奋得夜里睡不着觉,第二天一早,就赶到街上找铁路工人问:“火车几时通到这里?”藏族人民热爱这条铁路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铁路沿线有藏民呼为“八宝山”的祁连山脉和其他许多少数民族的土产、特产如药材、皮毛等。过去从酒泉把药材用大车运到兰州需时四十天,每吨货物运费需二百一十万元,加以途中的损失,使藏民区所产的甘草、羌活等药材运到内地成本昂贵,得不到销售市场。而上海两千多元一尺的细布,祁明区藏民要花五千元才能买到;江西三千元一只的细瓷碗,藏民要花一万元才能买到它。藏民们都知道:如果火车通到酒泉,仅需一天一夜即能把祁明区藏民大量出产的甘草、羌活运到兰州,运费要比过去节省许多。而上海的细布、江西的瓷碗等也能廉价地运到藏民区来。
我沿兰新铁路兰肃段访问了不少藏民区和草滩上蒙古包里的少数民族弟兄,他们都热切地盼望着火车早日通到家门前。天祝自治区的藏民为迎接火车的到来,正在筹备开一个三万多人的赛马大会和少数民族土、特产交流大会。天祝藏族自治区成立三年来有飞跃的进步,人口从四万人增加到五万六千人,牲畜由于采用了新法养畜,从四万只羊繁殖到十三万只羊,学校也已发展到五十六个有藏文课的师范、高小、普小。新法接生训练班招收了许多藏民妇女。最近为迎接火车到来,街道上新房子在大量修建起来。天祝自治区的民主妇联主任马才错郎告诉我:“这里在解放前一百斤羊毛只能换三块茶砖,解放后能换上二十几块茶砖,去年火车通到兰州,一百斤羊毛能换上三十多块好茶砖了;如果火车通到乌鞘岭,羊毛价格能更提高,茶砖价会更下跌,以后的日子也会过得更美了!”
我曾在这条新中国第一条通过藏民区的铁路沿线听见年青的藏民们这样唱着:
“红色的太阳照草地,
一心感谢毛主席,
修路人是他派来的,
幸福是他带来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