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长江三角洲在对外开放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6-04
第5版(理论)
专栏:沿海·沿江·沿边地区·改革开放研究征文·

  长江三角洲在对外开放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吴祥钧
资源贫乏、能源紧张。从总体上看,长江三角洲是资源贫乏地区。据国务院农村发展中心研究所的报告,在全国各省市的“人均资源拥有量综合指数”中,上海、江苏、浙江都排在倒数五位之内。其中最突出的是能源紧张。不仅一次能源紧张,电力等二次能源也十分短缺。长江三角洲平均缺电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三角洲内许多地方的议价电和企业自己安装发电机,成本超过计划电价的几倍。目前原材料和能源大约占长江三角洲生产成本的百分之七十,这对出口生产十分不利。
交通运输成为“瓶颈”。长江三角洲的交通虽然较为发达,近年来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也有较明显的改善,但是和日益增长的经济发展相比,仍然远远落后于客观需要。如长江三角洲的主要河流除大运河外,大都是东西走向,不利于南北运输。内河航道大部分缺乏维修,呈自然状态,滩多弯多,航道不畅。公路平均车速为每小时三十公里,事故日益增多。最为紧张的是铁路,客货运平均超员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五十,有时高达百分之八十至百分之百,沿海南北方向铁路缺少。邮电通讯这几年虽有长足发展,但仍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这些对长江三角洲沿海地带的开发和对外开放是个很大的制约因素。
经济结构雷同化现象严重。长江三角洲内各城市,基本都具有“两头在外”的经济特征,但是都不同程度地走着“大而全”、“小而全”,相对独立、自成体系、自我封闭的路子,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日益雷同,甚至如同“翻版”。没有形成各具特色、各具模式的优势经济结构。
对外开放缺乏整体实力。在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长江三角洲内各城市受地方本位利益的影响,各自为战、各搞一套、多头对外、引发“内战”,比如争项目、争资金、争技术、争原料、争出口渠道,造成开放优势的“内耗”;甚至还搞地区优惠政策竞争,以牺牲国家整体利益来换取地方局部利益;搞削价竞销,“肥水流入外人田”;搞抬价哄购,致使外商“坐收渔利”,严重影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对外开放的经济实力。此外,长江三角洲在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软、硬环境”方面也存在许多有待进一步解决和完善的问题。
(作者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经济学教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