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总经理的“生意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6-05
第2版(经济)
专栏:

  总经理的“生意眼”
本报记者段心强
都说辽宁丹东好,山青、水秀、人漂亮。可姜兴初的出名却不在外表漂亮,而在内秀。他领导的丹东粮油食品对外贸易集团公司,几年前流动资金还不足4万元,一转眼成为市里的大户,公司已有资产6000多万元。
在日本,他看到我国的粮油和水产品被买去后稍加工,价格就成倍、几倍增加,我们的“摇钱树”被移到人家地里,他不服气;在考察中,他学到了方法,掌握了技术。回国后,他成立了粮油食品对外贸易公司。外贸局给公司3.8万元流动资金,让他们在市场的海洋里扑腾去。
姜兴初分析中国国情:这单位有客户,但没资金;那单位有资金,但找不到市场入口;你有经营能力,却没权出口;他有出口权,却没有经营能力。“一个巴掌拍不响”,大家联合起来,效果才会好。于是,姜兴初借别人的腿搓自己的绳:与国家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联合,取得了出口权;与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合作,获得了资金。头一年,他们出口粮油、对虾、贝类就盈利1800万元。
姜兴初很有心计,他是贸易打先锋,实业定江山。第一年贸易挣了钱,办起了6个贝类养殖场、8个冷藏加工厂。自己形成养殖—加工—冷藏—出售一条龙生产经营模式。姜兴初说:“这有三个好处:加工及时,能保证质量;库里有货,能随时出售;顾客喜欢,价钱就好。”去年圣诞节前,日本急需一批对虾,价钱很好,可因时间太短,许多贸易公司不敢做这笔生意。姜兴初的公司有货,接下了订单,挣了大钱。
姜兴初不吊死在一棵树上,按照“东方不亮西方亮”道理,在大连、沈阳、深圳、海南成立四个分公司,在日本、美国、加拿大成立了办事处。除自己干外,还和国外的公司联合经销,逐渐形成一个覆盖中国和世界的贸易网络。1990年,姜兴初得到信息,活贝类送到日本,价格成倍上涨,于是购置两只轮船,专门运销活贝类;从欧洲传来信息,我们的对虾卖到日本,只分成单体和双体,转卖到欧洲就提价一倍,于是他们就改变包装,直接销往欧洲,效益又增加一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