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陕西农村“家主宝座”易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6-06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陕西农村“家主宝座”易位
陕西省丹凤县古路河乡南院村年逾古稀的老游击队员索火焰,今年春节郑重地向尚未婚娶的小儿子交出当家权,放手让小字辈当家理财。据该乡干部介绍,全乡原由老年人当家的760多户家庭,如今有600多户让贤“小字辈”。
长期自给自足,以农为主的单一小农经济方式形成了家庭中老人当家理财的传统,即使儿女成家分开另过,其农田耕、播、收,产品贮藏乃至交换等等,均由老人统一安排料理。
开放搞活的春风吹入深山以后,一些有文化的小字辈掌握了老庄稼把式不曾闻听过的种、养、加工、经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纷纷寻找致富门路,但却被老把式们斥为胡闹瞎整。索火焰在农技校读书的小儿子为发展木耳生产,好不容易买了些木耳棒拉回家,索火焰却认为不能挣钱还占地方,拿起斧头将木耳棒劈成柴禾送进了灶膛。儿子将从他手中夺下的木耳棒养殖了6架木耳,最后收入近800元,比老索自己一年挣的还要多。58岁的王守财,自己当家时把5个已另过的儿子地里活事无巨细一人安排,农闲时孩子们就到处闲溜,全家年人均收入不足200元。自从让大儿子当家以后,安排兄弟们办加工厂、跑生意,年人均收入达到六七百元。现在乡政府当炊事员的王守财感慨地说:“咱没文化,头脑又守旧,当家就是不行了。”
小字辈以自己致富的实绩逼得老辈庄稼把式“让贤”,在当地山区沉寂的社会生活中刮起一股劲风。不少抱着老观念、老办法、不放心青年人的当家老人纷纷效法让贤者,或速或迟、或爽快或扭捏地让出自己的“家主宝座”,让“小字辈”大显身手。
(5月28日《中国妇女报》朱谦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