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西北农林局派工作组协助农民使用新农具 转变了农民对新农具的不正确的认识,使“挂犁”变成了“走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7-26
第2版()
专栏:

西北农林局派工作组协助农民使用新农具
转变了农民对新农具的不正确的认识,使“挂犁”变成了“走犁”
今年四月下旬,西北行政委员会农林局派出技术工作人员三十一人(包括技术干部八人,制造农具工人二十三人),组成两个巡回工作小组,携带修理工具分头到陕西省的宝鸡、渭南两个专区协助农民安装修配新式农具和传授使用新式农具的技术。两个工作组在前后约一个多月的时期中,共为群众修理好新式步犁一千零二部,水车十三辆,喷雾器四十三架,安装了新式步犁十七部,并教会了三十九个木匠修理、安装新式农具,这就改变了农民对新式农具的不正确认识,使过去的很多“挂犁”都变成了“走犁”。
陕西省各地过去在推广新式农具工作中,普遍存在强迫摊派的毛病。农具推广到农民手里以后,农民既不会安装修理,也不会使用。巡回工作组到达宝鸡等地后,系统地向群众反复宣传新式农具的好处和使用方法,并选择重点地区以具体事实向农民进行教育。到宝鸡专区的巡回工作组选择了宝鸡县卧龙区韩村乡和小村乡为工作重点。这两个乡在一九五二年推广新式步犁时,是由干部按互助组和田亩数字来摊派的(每四十亩田贷发一部犁)。两乡共摊派了五百零九部犁。但这些犁大部缺少零件,其中虽安装好了四百十九部,也都不合规格,不好使用,真正使用起来的只有六部。这次工作组到达这两个乡以后,采取了“一边宣传,一边修理实验”的方法。他们除去以开座谈会、个别访问的办法进行思想动员外,在修理和使用新式农具时,总是每修理一部犁,一直修到它不出毛病,农民公认为好犁时为止。农民受到实际教育,也懂得了使用和简单的修理、安装技术。(李运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