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欢迎印度艺术代表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7-26
第3版()
专栏:

欢迎印度艺术代表团
郑振铎
印度艺术代表团来到了北京,我们首先应向他们表示热烈的欢迎!我们在二十三日晚间第一次看到他们的演出;我们热烈的欢迎他们每一个演出的节目!
印度的艺术,和中国的艺术同样的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成就;特别在歌唱和舞蹈方面,有其深湛的训练和修养。我们看到达玛扬蒂·乔希表演的“卡达客舞”,钱德拉莱卡·巴特尔表演的“巴拉纳殿扬舞”,秦加拉迪·戈帕拉克里希南表演的孔雀舞,印象是很深刻的。手的姿势,足的进退,都表现一种情感,具有特定的意义,合于诗的韵律,非下过多年苦工夫,是不容易达到这样优美的境界的。
印度的歌曲,特别令人感到悠扬、婉曲的美。我们听了“母亲!我们向你致敬”,感到印度人民的热烈的爱国情绪。“和平歌”是壮健的,表示着印度人民的保卫和平的新生的力量。许多古典歌曲、民间歌曲,都显得在音调里充沛着活力和生命。代表团用彭加利原文唱出泰戈尔的诗,更显得歌声美丽而尽抑扬曲折之致。他的诗歌、戏曲、小说译成中文的不少。我自己就译过他的“飞鸟集”和“新月集”,可惜是从英文本译出的,必定失掉不少原来彭加利文的好处。
希拉培·巴罗德卡尔夫人的古典歌曲马拉提小调独唱,我们虽然听不懂歌辞,也仿佛能够领会到那个女孩子在汲水时的愉快的心情。普拉姆布里卡尔的古典歌曲独唱,则表现了男性的沉郁而雄壮的气概。这些,都使我们想到少年时代朗诵“木兰辞”、杜甫的“三吏”“三别”、李白的“蜀道难”、白居易的“新丰折臂翁”的情形,我们虽然没有伴奏的乐器,但对于古典歌曲爱好的心情与对于铿锵可喜的音节的领会是同样的。
马杜卡·马诺哈尔·戈尔瓦尔卡的“塔—萨那依”独奏,震撼着我们的心。“塔—萨那依”是两种“鼓”似的乐器。手指和手掌在或缓或急的敲击着,其中有一种“鼓”,很像我们唐代盛行的“羯鼓”。其间或当有“因缘”的关系吧。
瓦拉雅特·侯赛尼·康恩的“西塔”独奏,博得广大的欢迎。“西塔”是一种弦乐器,有二十多根弦,音调变化无穷。我们的好些在座的音乐家们都十分注意这个乐器。
最后是“卡塔卡利舞”,这是从印度大史诗“马哈布哈拉他”里取来的一段故事舞。
“马哈布哈拉他”(Mahabharata)是印度的,也是世界的最长的史诗,分十八篇,包含诗句二十余万行,其篇幅八倍于希腊二大史诗“依利亚特”和“奥特赛”的合计。“马哈布哈拉他”的故事在印度是家喻户晓的。有许多戏曲、歌曲是取材于这篇大史诗的。这篇大史诗的作者,相传是“吠陀”的编者委耶沙(Vyasa)。它不仅以篇章的异常浩瀚著名,而且是古代印度人民美丽的想像与传说,人民的生活与思想的大宝库。那简单的故事是这样:潘达瓦斯(Pandavas)族和古鲁斯(Kurus)族之间,成了仇恨。古鲁斯族的都达约达那以赌博赢得了潘达瓦斯族的国土,潘达瓦斯族的阿琪那兄弟们并被罚隐居于森林中十二年。放逐的期限过去了,潘达瓦斯族向古鲁斯族索取国土,但都达约达那坚执不还。两族之间遂发生了大战。那是一场血淋淋的极恐怖的战争,一直战到十八天才告结束。胜利归于潘达瓦斯族。克里西那神是帮助潘达瓦斯族的阿琪那的。阿琪那与他的仇敌卡尔那的决战,是震天撼地的一场大斗争。阿琪那终于杀死了卡尔那。最后,又杀死了都达约达那。
在这个“卡塔卡利舞”里,只提到克里西那神怎样帮助潘达瓦斯族和都达约达那的怎样被杀死。
这种“卡塔卡利舞”,我们前年在印度访问时,也曾在南印度的一个地方见到。当时,我们就很惊奇于它和我们京戏里以净色为主角的武戏很相似。(那时看的是印度另一部大史诗“拉马耶那”里的一段故事舞。)金鼓齐鸣,打着花脸的武将们在决战,除了“卡塔卡利舞”的歌曲是由歌者唱着之外,
一切都十分相似。
中、印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是悠久而深厚的,中、印两国的文化、艺术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
“卡塔卡利舞”是由诗人瓦拉托尔·纳拉雅纳·梅农的舞蹈队演出的。这次他自己也来了。他充满了对中国的热情。中国文化代表团到印度访问时,他曾经写信邀请过我们到他那里去,到他所主办的艺术学校去。可惜我们没能去得成。隔了两年,我们终于在北京见到了他,并见到他所领导的表演“卡塔卡利舞”的艺术家们,这是使我们特别感到兴奋的事。
敬祝印度艺术代表团的成功!(附图片)
七月二十三日晚印度艺术代表团在首都青年宫剧场举行音乐舞蹈演出开幕式。这是在举行开幕式时达玛扬蒂·乔希表演的卡达客舞。新华社记者齐观山摄
秦加拉迪·戈帕拉克里希南表演的孔雀舞。新华社记者齐观山摄
钱德拉莱卡·巴特尔表演的巴拉纳殿扬舞。新华社记者齐观山摄
南印著名老诗人瓦拉托尔·纳拉雅纳·梅农的舞蹈队表演的卡塔卡利舞剧“都达约达那之死”的一幕。新华社记者齐观山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