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关键在于提高人们法制观念——常德依法治市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6-08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关键在于提高人们法制观念
——常德依法治市纪实
本报记者晓渡
位于武陵山下、洞庭湖滨,素有“粮仓、酒市、烟都、纺城、茶乡”之称的湖南省常德市,近几年依法治市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
前一时期,常德市面对多家办市场,多家管市场,集市贸易大发展的新情况,市政府认为,各部门积极办市场的积极性不能挫伤,而国家工商部门明确规定的由工商部门主管市场的原则也必须坚持。于是很快就确立了以城区为核心,以县城为骨干,以边境市场为重点的市场建设方针,全市建起了三十五万平方米、十多万个门面摊位的大市场基地,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同时,把公、检、法、司等部门搬上市场,做到哪里有市场,就工作在哪里;哪里有市场,就在哪里开展法律服务;哪个市场有损害合法经营、损害消费者利益的问题,就在哪里查处打击。仅一九九二年度,全市四百六十七个市场的法律服务人员,通过担任常年法律顾问、承办经济合同、代写法律文书、解答法律咨询等服务,为国家、集体和个体经营户挽回和避免经济损失二百三十七万多元;通过诉讼程序挽回经济损失七百八十五万多元,解决民事纠纷二千四百多起;公安机关查处盗窃、赌博、假冒伪劣商品、欺行霸市等违法行为和案件八百八十多起,有效地保证了市场经营秩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常德经验证明,依法管理的基础在于普法教育,关键是提高人的法律素质,而当务之急是提高劳动力(劳动者主体)的法律意识。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开发和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输送和引进劳力时必须组织学习有关法律知识。注意抓好“出门前”和“进门后”的法制教育,一般多渠道地对输出人员进行五至七天的法律知识教育。学习我国政府颁布的“三资”企业法律制度中的有关内容,学习经济合同法、劳动合同和劳动争议法规知识,还有刑法和民法基本知识,治安处罚条例等;对引进的劳务人员,各级政府采取上门送法律资料,分期分批办短训班,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地自治章程。通过这些学习培训,使劳务人员懂得了应当诚实劳动,遵纪守法,确立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观念,也懂得了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杜绝一些劳工盲流,防止了受骗上当,使家属也放心。有一位叫方春秀的女青年,到海口一家合资企业去打工,在签合同时,发现有些条款不公平,又没有法定代表人签名盖章,她想起出门前学习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就拒绝在合同上签字。后来果然发现对方招工有诈,避免了上当。现在常德市有十万以上的劳力到沿海沿边开发区务工,不少青年成了遵纪守法有技术有工效的优秀劳工,有六百多人成了当地企业的厂级领导人,有八千多人成为车间、班组的负责人,二点三万多人成为“三资”企业关键技术岗位的骨干。他们为家乡创造财富,增了光,有的还当了当地与外资企业联系的媒介。从外面进入常德务工的也有四万余人,他们也在为这个市的开发和发展乡镇企业做贡献。
实行依法治市产生了“建一处市场,带一批产业,兴一个城镇,富一方人民”的社会经济效应,而劳务的输出和引进,促进了干部和群众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正是在这些工作实践中,各级领导尝到了依法治理的甜头,促使领导增强了法制意识,提高了领导能力,有了一股站在潮头带领群众向前闯的劲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