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打开单纯买卖的藩篱——记黑龙江省物资贸易中心董事长刘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6-08
第4版(要闻)
专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家

  打开单纯买卖的藩篱
——记黑龙江省物资贸易中心董事长刘野
本报记者武培真
哈尔滨,25层高的黑龙江省物资贸易中心门前经常是车水马龙。中心开业五年来,年平均交易额超过22亿元,成为全国物贸中心。人们说“这得益于董事长刘野带领大家不断走出传统模式的王国。”
1992年春,省水利机械厂赶制供水装置,因缺5至8mm的钢板而受阻。接到告急电话,刘野想,若由物贸中心供应,即使抬抬价,对方也会接受,但一家采购,路子有限,耽误时间,必须各路神仙群策群力。于是,他立即邀请20多个厂家派员到机械厂共商大计,几天内难题解决。这样的攻关会,物贸中心经常组织。按常规,谁愿肥水外流?而刘野不同,他说:“于人方便,于己有利。失去一把,能赢得几家、几十家信任,往后可成交多把。”甚至当物贸中心本部门的经营与进驻物贸中心的单位发生利益冲突时,刘野也总是让本部门退避三舍,另辟蹊径。他懂得,克制自身,引来较多企业,对办好大型市场进而带动部门效益是多么重要。
刘野热衷于促进企业间直接交易。五年内,物贸中心开办交易会155次。平时,每当兄弟企业遇到困难,刘野必首当其冲,搭桥铺路。1989年底,全省企业积压产成品占资金77亿元,仅进驻物贸中心的企业就积压物资数亿元。若降价处理这批物资,势必亏损。因而许多企业宁肯积压也不愿降价处理。刘野觉得,当务之急是推动全局活化资金。于是决定为进驻物贸中心的企业请命,为被积压产品困扰的企业请命。他在征得省政府同意后,代为制定出售积压物资仍可按盈利发放奖金和将销售收入的70%留给企业作流动资金的十几条优惠政策。结果,一次交易会便处理积压物资达13.8亿元。
物贸中心为竞争对手搭桥铺路从而赢得广泛信任,进驻物贸中心办公的企业近百家,经常与之保持业务往来的大中企业达四五百家。开业五年来,到这里洽谈业务的达20万人次以上,与100多家企业建立了联营机构,年均效益以24%的速度递增。
按传统,物贸中心单纯从事物资交易,名正言顺,无可非议。且年过6旬、当过省物资局长的刘野,即使维持现状,也仍不失为有影响的企业家。但他有更大的抱负。
刘野带领职工向经营的深度广度进军,除开展各项贸易和物资交流等业务外,还开办了房地产开发、资源开发、建筑装饰、建筑设计、汽车出租、旅游、储运、宾馆、法律咨询、银行储蓄、邮电电讯等各类业务。其机构已延伸到上海、大连、营口、深圳、满洲里、黑河、绥芬河和独联体国家及美国。还办了6家工厂,引进最新技术,有些产品是省内的短线,有些则是国际市场的抢手货。目前,他们正与俄罗斯及国内一些省市商定开办新的生产企业。
尽管他们的生产和科技开发在整个企业收入中还不占大头,但序幕已经拉开,高潮即将到来。刘野说,买卖做得再好,如果不能较大幅度地推动生产和科技的发展,便不能从根本上带来经济繁荣;企业要确保有着稳定的发展前途,必须以生产和科技发展做后盾。
刘野的面前,是一条宽阔的大道。(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