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面对庞大的失学群——广西北部山区三个民族自治县基础教育状况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6-08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希望工程大家谈

  面对庞大的失学群
——广西北部山区三个民族自治县基础教育状况的调查
本报记者周朗
冒着连日的阴雨,记者在广西实施希望工程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陈振华的陪同下,从5月15日至23日,走访了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了解这些地方基础教育面临的困难和希望工程实施的成效。
庞大的失学群
三江八江侗族自治乡是个特困乡。乡学区负责人介绍说,全学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5%,但能读完小学6年基础教育的很少。具体情况如下表:(附图表)
据自治区有关部门统计,在广西,每年大约有20万名青少年失学。融水、三江、龙胜三个民族自治县的同志分析,儿童失学的原因,除这些地区大部分群众穷困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交通不便。这三县位于崇山峻岭之中。在三县境内,山顶,常有云雾缭绕;山坡,终年郁郁葱葱;山间,小溪蜿蜒,泉水丁冬。美景,使游人赏心悦目,可崇山中,交通不便,使许多孩子中途辍学。龙胜马堤苗族自治乡东升村小学校长告诉记者,这所小学下面有3个教学点,共279名学生,全是苗家子弟。今春有26名学生辍学,最近连日下雨,山路不好走,又有一些家长不让孩子来了。山区群众居住分散,有些孩子上学要走两小时的路,家长不放心也在情理之中。
家长认为读书无用。山里人生活封闭,传统的生活方式一代传一代,看不到读书的好处,也不了解科学文化的用处。老百姓家家都养着牛,小孩子长到十二三岁,能帮助家里放牛了,一些父母就不让他们去上学了。
多育穷困。在融水和三江,4个孩子的家庭比较多。子女多,开支的学杂费自然也多,不少多子女家庭只能保证重点,让一两个孩子读书。三江八江侗族自治乡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吴永杰告诉我,他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哥哥读到初中,一个姐姐读到小学三年级就都不读书了,另一个姐姐在县城帮亲戚做些家务,由亲戚负担读书。有些人家姐弟合用一支笔,有些人家灯泡坏了也没钱买。许多学生很难完成学习任务。因此,一些年纪较大的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好,产生厌学情绪。
重男轻女思想影响。三江八江侗族自治乡布代村小学有161名学生,其中女生52名;汾水村小学244名学生中,女生68名;归内村小学98名学生,女生10名。富禄苗族自治乡纯德村有近300户人家,村小学90多名学生,只有两名女生,都是校长的孩子。龙胜各族自治县教委的同志讲,红瑶(瑶族的一部分)的女孩,一般10岁左右上学,二三年级就辍学回家养蚕、缫丝、织布、缝制自己的嫁妆,到十五六岁便出嫁了。即使她们自己想上学,由于重男轻女思想压力,她们也只得游离校门之外。
学校面临的困难
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给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带来了极大困难。融水苗族自治县教育局一位副局长说,今年到5月中旬,财政下拨的专项经费只有基建维修费18万元,女童班经费1万元。红水是个新建乡,中学没有校舍,70多名学生只好在乡政府门口搭一个席棚上课。虽然已经下达8万元建校经费指标,但资金还未到位。良寨、同练两个新建乡的中学也没有校舍。三江八江侗族自治乡的一个村30名适龄儿童由于没有教室,不能上学。
山区学校的教师纷纷反映,学校教具不全,缺乏必要的教学仪器和挂图,缺少课桌椅,有的学校连粉笔都不够用;有的学校老师没有办公桌,只好在木板钉起的条桌上备课,批改学生作业。
教师素质偏低,也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总的说,在生活、工作条件都比较差的环境中,山区教师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作出很大的贡献。主动为学生垫付课本费的教师太多太多。这里所说的教师素质偏低主要是指业务方面。据调查,柳州地区小学教师合格率为80%,个别乡只有50%左右;初中教师合格率在50%以下。三江小学任课教师的合格率为62.7%,初中任课教师的合格率为40.8%。龙胜合格的小学教师占60%左右,中学合格教师所占比例更低,只有40%。
希望工程需要大力支持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经过共青团区委与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现在全区已有43.37%的县(包括全部24个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11个自治区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和桂林市郊区)实施了希望工程,9778名学生领到《资助就读证》,回到校园,重新捧起书本。跟踪调查表明,这些被救助的学生都能“回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广西第一所希望小学——平果县希望小学已于去年10月竣工。目前,桂林市郊区希望小学和龙胜各族自治县希望小学正在筹建之中,预计年内可以完工。
希望工程实施中动人事迹层出不穷。
融水苗族自治县有个壮家孩子叫银盛勇,去年考上县民族中学,但因家贫无钱供他上学,他急得要发疯,乡团委发动全乡团员为他解决困难,保证他读书。他非常感动,学习更加用功,成绩从入学时的第17名上升到第2名。
平果县汤那小学四年级女生梁红亮得到希望工程救助后,主动到失学女生王美爱家做工作,她哭着对王美爱的父母说:“女孩也是孩子,为什么不给女孩子读书呢?”王美爱的父母感动了,同意让王美爱回校。梁红亮又与王美爱一起,挨家挨户将其他8名失学姐妹找回学校。
希望工程实施中动人事迹层出不穷。但日益庞大失学群的出现,不得不令人担忧。希望工程需要得到更多人的关心和支持。
摆脱贫困,根本在于教育。“脱贫先脱盲,治穷先治愚”,“百年大计,教育第一”,“发展基础教育,提高民族素质”,“送子上学,父母之责”一类的标语,记者在调查所经过的路上随处可见。但愿这些精神,能在实践中得到认真贯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