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家信和喜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7-26
第4版()
专栏:朝鲜通讯

家信和喜报
新华社记者 姜庆肇
在朝鲜前线,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们经常收到他们的父亲、母亲、妻子或者其他家人的来信。这些来自数千里以外的家信,不仅给战士们带来了亲人们温暖的关怀,而且带来了祖国日新月异的面貌和亲人们鼓励自己子弟“杀敌立功”的愿望。这些家信,鼓舞着战士们向更大的胜利前进。战士们说:一封家信,就是一份喜报啊!
我访问过三等功臣、出色的机枪手王克泽。他告诉我他是怎样当上机枪手的故事。原来去年上甘岭战役时,他还是一个青年炊事员。当时,他收到了来自四川的家信。在发电厂里工作的哥哥首先报告他一件大喜事:家乡的发电厂已经建立起来了。在旧社会里度过了四十年辛酸的雇工生活的老父亲紧接着也来信告诉他:“孩子!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人也越活越年青了。前年我家才分到了房子和田,今年我们这小草房里便挂起明晃晃的电灯来了。明年、后年,还不知道又会变得怎么个好法呢?”王克泽看着信,禁不住激动的眼泪流了下来。他清楚地记得母亲是怎样被地主逼死的,也没有忘记他从八岁就和父亲一起给地主扛活的痛苦。抗美援朝两年多,祖国和家乡的变化是多么快啊!他匆匆地跑到连部把这封家信交给了指导员,请求上级把他从炊事房里调到战斗班去。
他说:“我从家信上看到的不光是一个家庭的变化,而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在一天天繁荣和富强啊!”
在开城前线,我还访问了首战立功的青年战士张传庚。他今年二十岁,是个优秀的青年团员。在一次战斗发起之前,他把来自山东省的一封家信和一张像片贴在自己的工事里。像片上是他的满脸笑容的老父亲。信上是父亲的嘱咐:“关于咱家的好光景什么也不必说,你看看这张像片就明白七八了。好孩子!家中的一切都有毛主席和乡亲们照管,你千万不要挂念,只盼望你能向战斗英雄们学习,争取捎个喜报来家呀!”
战斗开始了,张传庚和全班的战友们英勇地和成连成排的敌人激战了一整天,打垮了敌人十多次冲锋,杀伤了一百多个敌人。傍晚,张传庚和副班长两个人守在一个阵地上。副班长说:“小张,千万不要心慌,咱们一定得守住阵地!”“是!副班长!”小张坚定地回答了他。接着,两个人的眼光就不约而同地盯在那封家信和像片上了。
这时,敌人又发起了冲锋。副班长在击退正面敌人的战斗中被枪弹打中了,阵地上只剩下了小张一个人。当敌人从侧面往上冲的时候,张传庚想起了父亲的话:“向战斗英雄们学习,争取捎个喜报来家呀。”他紧握着手榴弹配合着我军反击部队,第一个冲向敌人。敌人被打退了。年轻而英勇的张传庚首次立下了战功。
在一个英雄的步兵连队里,我还听到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年春天,机枪手王强的两腿在某次激战中负了伤。正当大家要把他送到后方去休养的时候,他却急忙从衣袋里掏出一封家信来激动地说:“你们看!这是我从淮河岸上来的一封家信,我的老婆当上爱国丰产劳动模范啦!我坚决不能下去,我要和她竞赛!”他执拗地不肯离开火线,卧倒在一个接近敌人的炮弹坑里,又用手雷打死了一大批敌人。
在医院里,指导员亲自把一张立功喜报送给了王强。这位英勇的战士立刻写了一封长信报告自己在这次战斗中的立功事迹,和立功喜报一起寄给了在淮河岸上辛勤劳动的妻子。
来自伟大祖国的每一封家信都成为鼓舞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英勇战斗的巨大力量。在著名的开城保卫战中,某部“大功团”第六连新战士王增夏接到了父亲王京河寄来的家信。信上告诉他:今天家里人不但吃有余粮,穿有新衣,并且在黑夜下床喂牛时打着手电,白天下地干活时还提着暖壶。信上说:“为了祖国和朝鲜人民,你要勇敢作战,努力学习,争取立功当英雄,不然,我们就对不起毛主席,对不起乡亲们!”
在前沿坑道里,有人借着烛光向大家宣读了这封信。所有的战士都受到了很大的感动和鼓舞。全连的指挥员、战斗员们激动地宣誓:“王京河是我们大家的父亲,他的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他的嘱咐,就是我们的誓言。我们的父母教育我们要成为一位忠于祖国的战士。这样的父母是我们的骄傲。为了保卫他们幸福的晚年,我们要更加勇敢地作战!”就在这样的决心下,第六连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下的战斗任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并大量地杀伤了敌人。全连光荣地立了一个集体功。年青的战士王增夏在这次战斗中负伤不下火线,先后杀死了十多个敌人,个人还荣立了三等功。
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用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教育着自己的子弟。我们伟大祖国优秀的儿女——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们正以伟大而英勇的保卫和平的实际行动报答着自己的亲人。千万封富有教育意义的家信从祖国流向前线,随之而来的无数封光荣的立功喜报也正从前线飞向祖国每一个光荣的城市和乡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