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实现“一村一品” 振兴农村经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6-09
第5版(经济专页)
专栏:

  实现“一村一品” 振兴农村经济
孙振华
近几年来,湖南省益阳县注重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大力发展商品生产,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农村经济新格局。
一、“一村一品”经济模式的形成及效果。
“一村一品”,是指一个村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多数农户或多数劳力从事某一品种、某一行业的商品性生产,且该品种、该行业的产值、收入占这个村社会总产值的相当比重。目前,益阳县544个村中已形成“一村一品”格局的达223个,占村总数的41%。
我认为“一村一品”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符合农村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走势。“一村一品”的出现,使剩余劳力找到了“用武之地”,农民群众找到了增收途径。现在该县“一村一品”村从事专业生产的有6万多户,劳力达13万多人,分别占这些村总户数、总劳力的95%和84%;年人均专业纯收入达1000元以上(人均专业产值2500多元),还有20个村超过了2000元。
几年来,益阳县“一村一品”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是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过去益阳县农村产业结构是传统的粮猪型,现已初步形成了种、养、加、农、工、商相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存的新型农村产业结构。二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去年“一村一品”经济共实现总产值3.4亿元,占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的42%,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29%。三是促进了共同富裕。去年“一村一品”村高出全县人均纯收入20%,最多的达3000元。
二、发展“一村一品”经济的主要经验。
(一)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切实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农民探索致富之路的积极性。起初,多数农民存在担心和顾虑,怕多收不能多得,怕致富冒尖后交纳过头税;担心政策多变,怕再来一次“割资本主义尾巴”。针对这些问题,县委、县政府抽调专门力量,深入乡村调查研究。解剖了19个专业村组,走访了170多个专业户、重点户,将率先通过“一村一品”致富的50个典型村组和农户的情况,编印成书,并拍成录像片,在全县农村中广泛宣传,还组织这些典型到全县30多个乡镇巡回演讲,让广大农民感到,要致富有门路,致了富很光彩,从而消除思想顾虑。
(二)让利于民,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切实优化服务手段。
益阳县采取“三从优”政策。即信贷从优,每年拿出1000万元贷款作为发展“一村一品”经济专项资金。办照从优,不设卡,不拖延。税赋从优,对新发展的专业户,一年内税费全免。
这个县还在优化服务上下功夫。在信息方面,该县组织供销、商业、外贸等部门在外地特别是在沿海地区开设窗口,收集市场信息,尽快地反馈给全县农民。如外贸部门了解到港澳市场良种瘦肉型猪销路好,便在岳家桥、邓石桥等10多个村建立外贸猪出口基地,使这些村成为出口生猪生产专业村。在经营导向方面,县里根据市场变化,先后淘汰了100多个效益不好的产品,开发了200多个发展前景广阔的产品。近几年,该县出口产品中有60%来自“一村一品”。
(三)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地优势。现在已形成“一村一品”格局的223个村中,依靠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有102个,依靠传统技术优势发展起来的有89个,依靠地理优势发展起来的有32个。
(四)充分发挥能人示范作用和“班子”的带头作用。“一村一品”经济起步早、发展快的,首先都是由当地的能人带动起来的,这种村大约占80%以上。这些能人或有传统加工技术,或懂经营、会管理、见识广、信息灵,而且大都是村领导“班子”里的。
(五)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完善“一村一品”模式。首先,他们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快的特点,及时在产品上推陈出新。其次,他们根据商品生产社会化的要求,实行生产与经营逐步分离。约有1/3的人采购原料,1/3的人搞生产加工,还有1/3的人搞推销。合理的产供销分工大大提高了产品商品率,一般都达到95%以上。三是利用市场的辐射功能,通过一村带数村、一业带一片,不断拓展规模,逐步形成工业小区、商业小区,从而促进小城镇的发展。 (作者为中共湖南益阳地委书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