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在云南边疆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7-26
第6版()
专栏:

在云南边疆上
续思
这里是祖国的云南边疆。
在那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里,在那渺无人烟的荒山上,响起了边疆世世代代以来陌生的声音:嘶嘶地伐木声,当当的敲击石头声,隆隆的爆炸声,不时地还夹着愉快的劳动的歌声。这声音,冲破了边疆那种特有的永恒的寂静,预告着边疆将要走向幸福和繁荣。你听,这是从森林深处传出来的歌声:“你一刀,我一刀,眼看大树就砍倒,咱们合力来劳动,要把边疆建设好。”你听,这是回荡在河谷中的歌声:“边疆战士铁打的汉,不怕肩痛筋骨酸,翻山过河扛木料,要把边疆变乐园。”
建设边疆是艰苦的、困难的。可是,比起边疆剿匪时期的艰苦和困难又算得什么呢?三年来,边疆战士们为了消灭帝国主义豢养的土匪和特务,为了让兄弟民族在和平中生活,他们经历了多少艰苦,克服了多少困难啊!有时涉过齐胸深的激流,有时钻进不见天的老林,有时攀上插入云霄的悬岩,有时又下到水井似的深沟。有时在瓢浇的骤雨中,有时在飞沙走石的狂风中,有时在火热的阳光下穷追残匪。两三夜不睡觉,两三天不吃饭,衣服被雨水汗水浸湿了,又在身上烘干,鞋子磨掉了,就打赤脚向匪巢扑去。出现了多少英雄事迹啊!魏思成带着一个班追击溃匪刁明亮,追到第三天下午,在一个悬岩附近碰到了,魏思成飞也似地扑了上去,刁匪见来势甚猛,就滚下山崖,企图逃跑,魏思成打了两枪未中,随即纵身跃下。当战士们从侧面绕到崖下时,看见班长人事不醒地压在刁匪身上,刁匪被他砸死了。一次,为了消灭在碉堡里顽抗的三十多个土匪,战士尹家冲接受了爆破任务,当他通过六十公尺开阔地的封锁线时,左膀和腰部都挂彩了,一时流血过多,昏了过去,可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又使他清醒过来,他又咬紧牙关,抱起炸药冲了上去,当他掏好洞子,埋好炸药时,浑身力气已经使尽,再也不能离开危险区域,他就毫不犹豫地拉响了导火索,轰的一声巨响,碉堡被炸飞了大半边,他也壮烈牺牲了。
多少同志的血流在这块边疆的土地上!多少弟兄为了这块土地有一个宁静的今天而献出自己青春的生命。这就是边疆战士对这块土地充满了深厚的爱,对现在的和平劳动感到格外愉快的原因。这也就是边疆战士们现在喜欢说的那句豪语:“什么困难也得在解放军面前低头”的根据。
的确,建设中碰到的新的困难,也在边疆战士面前一一低头了。在深山老林里没有房子,他们就睡在潮湿的地上;镰刀不够用,就用手来代替;挑土没有筐子,就砍竹子自己编;绳子缺乏,就攀到悬崖上砍藤条当代用品……。战士王袖珍背石头时,失脚滑到崖下,石头随着砸在他的腿上,鲜血染红了裤管,卫生员给他包扎好要他下去休息,他若无其事一样,背起石头,一边跛着走,一边说道:“志愿军在前线轻伤不下火线,我这点伤就能停工休息?”战士胡可,只穿一条短裤在齐胸深的寒冷的激流中打捞木料,皮肤起皱了,嘴唇冻紫了,一直坚持了四个钟头,直到实在支持不住了,他才上岸来喝了几口酒,暖了暖身子,马上又跳了下去,继续打捞起木料来。某部著名的郭春声英雄排,起初三个人掌握一个模子,每天只能打一百七十块,以后他们虚心向民工学习,苦心钻研,很快
一个人就能掌握一个模子,每天已能打七百四十块了。丁文华爆炸小组三天就学会了选择爆炸地势,打翻身锤,下炸药,半个月以后,每斤炸药就能炸开六立方以上的石头,超过了上级规定的每斤炸药炸四立方的要求。没有多久,过去的士兵就变成了木匠、石匠和泥水匠了。机枪射手张闻天,当上级提出“提高工作效率、加速建设”的口号以后,他就开始设计制造一部造砖机,他成天苦思着,有时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脸也瘦了,眼窝也有点陷下去了,连长看到他这种情形,一方面鼓励他,
一方面又对他关切地说:“慢慢来,别急,不要把身体搞垮了。”他说:“请首长放心,如果造砖机能创造成功,我辛苦点心里也高兴。”最后,他终于成功了,一部造砖机制成了,一秒钟出一块砖坯,
一点钟就能出三千六百块,比手工劳动提高了几十倍的效率。
看吧!边疆的面貌在开始改变了:在山坡上,竖立起了一排排的房子架;在深山荒谷中在从来没有人迹的地方,出现了几尺宽的大道;在工地上堆起了像山一样的碎石,堆起了一叠叠的木料,一行行的砖瓦和像雪山一样耀眼的石灰;在原来只生着杂草和开着野花的山坡上长起了菠菜、白菜,蕃茄已经结果,豆荚也开始成串了。在通向内地的大道上,公营的运输队和成群的马帮,来来往往,牲口的铃铛声终日不绝。食盐、布匹,农具从内地运来了。边疆生产的菠萝、香蕉也向内地运去了。
边疆各族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地得到改善了,他们衷心地感激中国各民族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摆夷族高大爹说:“毛主席是救星,毛主席的军队给我们消灭了蟊贼,又在这里筑路、生产,你们实在好啰,毛主席的恩情比山还高哩!”
边疆面貌的初步改变正在鼓舞着战士的劳动热情。
听吧!这充满战士们的理想的声音:“我们要把祖国的边疆,建设得和苏联的西伯利亚一样!”(附图片)
康(定)昌(都)公路上满载物资的汽车行列 赵慎应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