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凤兮归来》发表之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6-09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凤兮归来》发表之后
本报讯本报4月28日头版刊载了通讯《凤兮归来》一文后,引起较大反响。许多读者来电、来信,就这篇文章谈意见、谈感受。
不少读者来信认为这篇通讯的发表非常及时,它“虽写的是邢建奇出走的前前后后,但它的普遍意义几乎牵涉到整个社会和每个人,提出了当前社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陕西咸阳一位农民来信称赞《人民日报》发表这篇文章“无疑是为人民做了件大好事”。北京一位读者说:《人民日报》“向社会、政府和领导提出了我们的教育制度和中学教育的重大问题”,“大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势。”许多读者赞扬《人民日报》“充分发挥了舆论监督作用”,“用饱满的激情向读者展示了党中央机关报对群众的关心和爱”,“引发人们思考了很多教育方面的问题”,“使人们感到中学教育改革必须深化,要有新的举措”。内蒙古、山西、广西一些读者来信说,这篇文章“给为人父母者、为人师长者敲起了警钟”,一些父母称读完这篇通讯后“有一种很强的危机感,感触很深。”
相当一部分读者来信要求记者能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关教育方面的问题,以推动教育体制的改革。他们希望《人民日报》的记者今后多写这样的文章,编辑多编这样的文章,多关心群众的生活,真正把报纸办成连结党和群众的“连心索”,成为党的喉舌。
另外,还有辽宁抚顺、陕西咸阳等地读者来信请记者帮助寻找被拐骗及出走的孩子,反映了当前社会治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又讯近日不少读者来信、来电询问《我们今天怎样教育孩子——一次跨世纪的讨论》一书的编撰情况。该书书稿已交付人民日报出版社,将于6月20日前后与读者见面。欲订购此书的单位、个人可将订单、汇款寄到人民日报教科文部,编者就不一一答复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